來源:中國客車網
作者:網絡
美國人類學家,被稱為系統地研究跨文化傳播活動的第一人的愛德華·霍爾(Edward Twitchell Hall Jr.)對文化有一段經典闡述:“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環境,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受文化的影響,并隨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或者說,文化決定了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達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等等,正是這些在一般情況下不十分明顯、習以為常、很少加以研究的文化,卻以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行為。”
或許正是受美國文化影響,美國對校車的重視程度可謂是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歐美作為民主體制的領軍者,一直對“特權”現象嗤之以鼻,堅決反對,但唯獨為校車開辟了“綠燈”。生活在美國的人,腦海中都有一個意識,見到校車必須讓其先行,因為按照美國交通規則,校車有一切優先權。一旦校車司機將“STOP”的指示牌打開,后面所有的車,無論幾個車道,都必須停下來。校車的指示就是特權(privelEdge),孩子們在道路上穿行時,即使總統座駕,也不能通過。如果你看到校車旁邊沒有車,想繞過去,一旦被警察抓住,二話沒有——重罰。所以在美國,很少聽說在學校附近有孩子被車撞傷。而且美國校車的路權是非常高的,一般的車都不能隨便超越,如果碰到校車靠邊停上下學生,迎面過來和后面的車都必須停下來等待,如果超越停著上下學生的校車,校車司機有權對這個超越的車開出重罰單。
美國校車文化歷程
在美國,人們經常會見到一些橙黃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頭巷尾,早上將孩子接到學校,下午再送回家。這些獨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國中小學校用來接送學生的校車。如果追溯美國校車的淵源,還得從汽車發明之前說起,美國很早就有了專門接送學生的校車,不過那時候的校車是馬車。第一個生產校車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開始生產一種可以乘坐25個小孩子的馬車,專門用來接送學生。
在汽車發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將這種馬車的車廂裝到汽車底盤之上,于是就發明了動力驅動校車。不過,那時的校車座位不是像現在這樣一排一排對著前面,而是在車廂周圍裝一排板凳,小孩子團團坐下,上下車則由后門出入。這個后門直到今天的校車上依然保留著,作為有緊急事故時出入之用的安全門,正常上下車則改用側門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車廠商——bluebirdBodyCompany開始生產全金屬車體的校車,這種動力卡車大概就與今日的校車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民主的法制國家,法律對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美國在校車領域的法律規范已經成熟。從12年基礎義務教育法案到《公民權法》再到《經濟機會法》,從《校車安全修正案》到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聯邦領導機構60多套的管理標準和細則,均為美國校車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近百年來法律意識普及的偉大成果。
安全重于一切
二十世紀90年代,美國發生過一次重大的橋塌陷事故,好幾十輛車掉到水里,好多人喪生,而其中的校車上的孩子只有幾個受了輕傷。這就不得不歸功與美國校車安全和校車文化了。在美國,每天早上黃色的school bus準時到達每個學生的家門口,載著他們到學校,放學了,校車會準時等在校門口送孩子回家。每天早上,司機接完孩子后就要去接受安全檢查,以確認自己車輛是安全的,而后填寫表格。每半年,校車要接受由專業的機械師進行安全檢查,平均每個車輛需要1個小時。另外,車輛的設計、生產都有嚴格的規定和專業部門來制定,所以美國校車安全性才得到了保障,每年坐校車的孩子死亡率很低,平均每年5個,而這個大多與重大自然災害有關。而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的孩子死亡率很高,每年大概有800名。
美國的校車制度非常嚴格,包括校車的制造標準、駕駛員的篩選、交通優先規則等多個方面。美國交通部近年來頒布了36項用于校車的安全標準,包括校車車體結構、防傾覆保護、制動裝置等,校車必須由專業廠商制造。在這種高標準下,美國校車由專業廠商制造,質量高,造價昂貴,有“客車的設施、卡車的骨架”之稱。“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和學校更加重視校車的安全,因此立法規定,將校車納入政府反恐怖安全監視系統的保護范圍。任何對校車的攻擊都將定為聯邦罪行,要判20年至終身監禁。在多種措施的共同保證下,校車自然成為美國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特權”背后的深思
在美國,所有校車是實行統一的標志,即黃色車身加黑色大塊條紋,并噴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樣。校車的“待遇”與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是一樣的,甚至優于救護車和消防車。以田納西州為例,按照田納西州的交通規則,因為對后者,交通規則上只是一般性的規定,即遇有救護車、消防車鳴笛通行時,其他車輛應當盡量、盡快避讓,僅此而已。但對于校車則有專門的、詳細的“校車避讓規則”。
該規則非常復雜和嚴格,包括:其一,當校車準備停車時,司機會在駕駛室外預先伸出一個紅底白字的“Stop”牌,并閃爍停車信號燈,此時無論從校車前方與校車相向而行還是從校車后方與校車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車的車輛都必須立即減速并完全停車;其二,在校車停車、上下學生的時候,任何車輛包括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必須處于完全停車狀態,且必須停在離校車不少于20英尺的距離之外,在全美國50個州,都有同樣的一條交通規則: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學生的校車是最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之一;其三,所有車輛在經過有“SchoolZone”的標志區域時,必須減速,當“SchoolZone”標志上的黃燈開始閃爍時,所有車輛的時速不得超過15英里。田納西州《駕駛員手冊》上在介紹了有關校車避讓規則后,有一段用紅色大號字體標示的警示語:“在田納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過一切最有價值的財富!”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校車作為孩子每天上下學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可以肯定地說,校車為孩子們上學放學提供了便利。但遺憾的是,我國在校車領域卻相差甚遠,不僅僅車輛本身,更重要的是文化。正如中國客車網記者不久前專訪國內一客車企業高管所說的那樣:“對于我國校車市場的未來,我深表擔憂!因為我們缺乏相應的文化,目前很多學校有的用報廢車,有的租黑車,有的校車司機責任意識不強,還有的校車嚴重超載……據調查,我國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0年7月1日,我國第一部校車法規地實施敲開了中國校車發展征程,宇通、一汽、恒通、黃海等企業紛紛行動研發了符合國標的新校車。可見,車輛生產出來不難,難的是如何形成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來確保校車后續的安全,困擾中國多年的校車問題仍需大家共同努力。
下一篇
美國“最牛校車”怎樣煉成(圖)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