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日報
作者:
美國校車由來已久。在殖民地后期,城鎮的孩子上學都是步行,但他們在農村的、居住稍遠一些同學,就由家長或拼車或租車,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學。美國立國后,迅速擴張,大批城鎮興起,這時候,到類似中國的鄉鎮中心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在一個村落里可能就要有七八個。于是,鄉村自治體開始長期雇傭一些私人公司提供接送孩子上學的服務。這些私人服務商就逐漸演化為校車公司。當然,早期的校車是馬車,直到上個世紀初,校車才升格為汽車。在美國,校車公司都是私人開辦的。不過,校車公司從來都享受公共財政的補貼。早期,馬車時代的校車公司是由鄉村等自治體提供費用,而到現在,則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補貼。據說,補貼目前占到校車運營成本的五成之上,可以說,正是因為校車公司得到了補貼,所以,校車才沒有中斷過運營,并由此形成了美國的校車文化。
美國的校車文化大致上由幾個部分組成:首先,校車是公交的一部分。美國校車稱之為schoolbus,在英語中,凡是bus,都是指公共使用的車輛,它與私家車是有嚴格區分的。在歷史上,“Schoolcars”或“Schooltrucks”都用來指稱過校車,但是,最后美國校車統一使用schoolbus,就是強調bus的公共性。校車雖然是公交的一部分,但是,鑒于使用者為孩子,他們自我守護安全的能力較低;鑒于孩子上下學時間的約束性高,因此,校車又是在特殊時間段必須加以保障的特殊公交。美國人向來反對特權,但是,他們卻集體授權校車可以享受種種特權。比如,普通車輛對于校車的避讓等等。
其次,校車是美國義務教育的一部分。美國的基礎義務教育法案規定:所有美國兒童必須接受12年的基礎教育,兒童所在的社區必須提供完全免費的教育,而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的一個部分就是:免費乘坐校車。美國經濟學家曾經有過一個計算,如果每個家長都親自送孩子上學,那么,家長們所耗費的總時間成本和總物質成本,所造成的總交通擁堵都將大大高于校車運行所帶來的耗費,而這也是美國政府和美國民眾大力支持校車的經濟因素。
第三,公共的校車是由私人公司提供的。雖然校車是公共使用的,但是,與許多美國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一樣,校車服務提供者卻是私人公司。美國有校車40多萬輛,由大大小小幾千家公司來經營。其中最大的一家校車公司擁有校車6000多輛,是一家全國性的公司。大部分的校車都是城鎮的私人小公司經營,這些小公司擁有從三四輛到上百輛校車的規模。美國人向來信奉市場經濟哲學,他們認為,即使如校車這樣的公共服務,如果能讓私人公司經營,就不用公有企業經營,只有私人經營的服務,才有可能產生效率。
第四,美國校車受到法律無微不至的關懷。據粗略統計,校車法規約有五百多件,可以說,從校車的設計、安全性標準、到校車的財政補貼、運行期間的特權享受,聯邦法律和州法律都給予全方位的關照。美國法學家指出,在所有社會制度福利中,校車所受到的照顧是最高的。美國校車成為全世界的樣板,法律的支持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美國校車文化為什么如此發達?一個結論是,美國社會以自治為基礎的公共政治推升了校車文化的成長。美國校車起源于鄉村時代,一個村或一個鎮有孩子到城里上學,就有了校車的需要,起初幾個孩子的家長商量集體雇車。到后來,集體雇車的行為上升為村民或鎮民集體的訴求,畢竟,孩子是一代接一代,今天你家無孩子可能不需要校車,但今后你可能有孩子就需要校車了。可以說,校車需求不是一家幾戶的需求,而是集體的需求。因此,這一集體需求通過自治體的政治運作,成為村或鎮的公共議程和集體選項。為什么中國的鄉村到現在為止也未能形成校車文化?有許多歷史學家比較推崇中國傳統鄉村政治,并把它視為中國古代鄉村自治的樣本。可在我看來,傳統鄉村政治并不是一人一票的自治,而是宗族首領和富裕鄉紳所主持的鄉村自治,這種鄉村自治難以形成平等的照顧到所有人需求的公共政治。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尚未形成校車文化的一個動因。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