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汽車之友
作者:牧野茂雄
之前日本也報導了前一陣中國發生的校車事件,許多日本人對此很關注。但對現在日本政府(具體為國土交通省)正在進行的是否在所有校車座位上都設置安全帶的討論,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相比身邊的事情,人們更關心在鄰國孩子們身上發生的悲劇。
日本的校車分為未到上學年齡兒童乘坐的“幼兒專用車”和小學生以上乘坐的“兒童專用車”,這兩者有很大區別。保育園和幼兒園,有些有接送的班車,有些沒有,而小學基本上都沒有班車。因此在日本,幼兒專用車占校車的絕大部分。美國的校車對應的是日本的兒童專用車,乘員的體型差別很大,座位尺寸和普通大巴一樣,沒有裝備特別的裝置,在車體上表明“學童乘車”就可以獲得運行許可。
幼兒專用車則安裝了和乘坐幼兒體型相近的小座椅,橫向放置2到3個座椅為1排,根據車內空間大小設置具體排數。和一般的座椅相比,椅面較短,靠背也要低一些,而且前后排座椅的間距也比一般車小。車上不能超載,行駛時幼兒必須全部坐在座位上,而且車上必須設置應急出口以應對車輛火災。
從過去十年的事故記錄來看,校車所發生事故中,一部分是和其他車發生碰撞,一部分是駕駛員操作失誤壓到幼兒。在發生碰撞的事故中,由于幼兒全部坐在座位上,沒有出現死亡和重傷的人員,大部分傷害是碰撞時的沖擊力使幼兒頭部與前座椅背碰撞引起的。從過去5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一般客車平均每1000臺每年死亡36.2人,而校車每1000臺死亡3.6人都不到。
在客車事故中,由于司機打瞌睡而引起和前方汽車追尾,會出現一次40人以上輕重傷人員的情況。日本法規到去年為止還只是規定駕駛員和副駕駛必須系安全帶,現在則改成所有座位都要系,國土交通省正在討論這個義務是否也適用于幼兒專用車。這個情況基本上沒有得到報道,所以大多數日本人都不知道。
在日本汽車交通事故成為巨大社會問題的情況以前出現過3次。第一次是在汽車開始普及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當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每年1萬7千人,由此交通法規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當時汽車與兩輪車、汽車與汽車、汽車與行人之間的碰撞事故很多,但由此也逐步將汽車道和人行道進行了分離。
日本警察對超速和隨處停車進行了嚴格查處和高額罰款。同時,對步行上學的兒童,制定了在居住地整隊、全體帶黃色帽子排隊上學的規則。同時,在上下學時,由女性人員(一般是志愿者)在十字路口和穿越馬路的地方維護秩序。采取了這樣的安全對策的結果是,十年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了一半。
第二次汽車交通事故引起社會問題是1989年。日本經濟景氣,汽車銷售量大幅上升。這期間汽車之間的交通事故大幅增多,而這次責任落在了汽車制造商身上。安全氣囊就是從這時開始普及的。然后第三次是從2001年開始差不多5年時間。在安全氣囊等安全裝置普及后死亡人數有所下降,但事故數量反而增多。原因很復雜,其中酒后駕車是一個重要因素。
值得慶幸的是,幼兒和學童卷入的交通事故正在變少。政府和警察認為這是采用了很多對策的成果,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日本經濟惡化的情況下,為了減少油費開支而不開車上班的人增多,企業也減少了汽車擁有量,由此引起的汽車銷量下降才是事故減少的原因,而不是汽車駕駛員開車變得更小心了。
現在每年還都發生汽車沖到排隊上學兒童隊列中的交通事故。駕駛員由于操作智能手機沒看到前方情況而發生了事故。此時車速一般都比較低,因此很少發生重大的死傷事故,但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時有發生。因此,對于日本人來說中國的校車事故絕不只是無關緊要別人的事情。
上一篇
國外校車是如何煉成的
下一篇
各國校車管理制度一覽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