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交通部
作者:網絡
“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好好讀書,走出大山,現在路通了,孩子們出去上學也安全了……”。9月25日,記者在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皮勒村采訪了1組1號家庭的女主人阿依汗,現年32歲的她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卻為孩子們上學路主線貫通而異常高興。如今從皮勒村到馬爾洋鄉,三天的行程縮短為3小時。
今年69歲的胡西那扎爾在村里的供銷社門市部干了一輩子合同工,7月被推舉為全國供銷系統勞動模范,平生第一次坐上去烏魯木齊的火車,然后又坐飛機到了北京。他告訴記者,通往皮勒村的道路未修建之前,他每次進貨都得跑到比馬爾洋鄉還遠的瓦恰鄉去,然后用駱駝把貨馱回來,路上得走一個星期。冬天牽著駱駝走在冰封的葉爾羌河上,不小心就會連人帶駱駝掉入冰窟窿。現在路通了,車輛只需一天時間就直接把貨拉到村口一公里處的河畔邊,再不用冒險攀崖涉水靠馱運人背行程幾天時間運貨了。
馬爾洋鄉—努什墩村—皮勒村公路建設工程起點為馬爾洋鄉政府,沿途經過努什墩村(杏花村),大河口,至終點皮勒村,項目全長50.935公里,項目總投資4802.3887萬元,計劃于2013年8月15日完工。記者在沿途看到,從馬爾洋鄉前往皮勒村的沙礫路施工已經接近尾聲,工人們正在進行護樁等附屬工程施工,只見僅容一輛車通行的公路依山傍河蜿蜒伸向遠方,一邊是水流湍急的葉爾羌河,一邊是險象環生的危崖,不難想象當時開山辟路修筑道路所歷經的艱辛。
全程陪同記者采訪的喀什地區交通局副局長張磊說,“皮勒村位于馬爾洋鄉東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生態環境和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無交通通道,只有冬季和春季才能騎著馬和駱駝到達該村。為解決當地農牧民出行和孩子上學難題,交通運輸廳于2008年將該村通達公路立項,采取把若干個項目資金捆綁到一起的辦法確保工程于2011年8月15日進場施工。為了盡早解決當地出行難題,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喀什地區交通運輸局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速度,冬季不間斷施工,確保于今年8月15日提前實現主線通車。
皮勒村村長依明說,今年8月26日,有史以來第一次,塔縣教育部門派來兩輛校車一直開到與皮勒村隔河相望的葉爾羌河畔接學生入學,當天就把孩子送到了縣城學校。沒有路的時候,孩子們要攀崖涉水徒步行走三天時間到達馬爾洋鄉乘車到縣城,而路通了只需要三個小時就能到達馬爾洋鄉,當天就能到達縣城。
喀什交通運輸局局長緱建偉說,因工程項目終點要跨越葉爾羌河,需建300米左右大橋才能到達皮勒村,路不通,鉆勘設備無法進入,現在路通了,橋梁測設工作很快進行,屆時皮勒村就將徹底告別不通公路的歷史。
據悉,近年來,交通運輸廳為解決南疆邊遠山區的通行問題,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僅2012年,新疆農村公路“暢通富民”工程就計劃投資25~30億元,完成農村公路項目410個,建成農村公路5239公里,改善30個鄉鎮、454個建制村通行條件,使100萬農民受益。
塔縣交通局副局長阿西木江說,塔縣46個行政村,目前只剩9個村還沒通公路,但均納入“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全部貫通。如今,縣域內各主要景區(點)都有道路通達,大批農村公路的建成,不僅使當地教育、醫療保健、農牧民增收、商業流通、農牧民生活質量改善等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山區實施的“暢通富民”工程也成為塔縣農牧民走出大山通向外界的“希望之路”。 ( 記者 范永偉 )
上一篇
荷塘女司機成校車駕駛證第一人
下一篇
青銅峽校車全部換成“大鼻子”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