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新快報
作者:黃雪琴
■事故現場。
■4月22日,九江嘉華學校的校車與一輛掛車相撞,造成一死九傷。 網友sam-j供圖
4月22日,南海九江一校車發生事故,造成一死九傷。學生幼小生命的離去再次敲響佛山校車安全監管工作的警鐘。
“校車”是教育事業一大難題,應如何破困?應該怎樣探索校車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日前,佛山召開全市校車安全管理會,會議透露,未達到國家校車標準的校車將在9月1日之前完成整改,同時成立由綜治、安監、教育、公安等20多個部門組成的校車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厘清各部門的責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把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納入鎮街年度考核范疇等。
然而,記者調查卻發現,距離去年4月《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和“專用校車安全國家標準”先后頒布實施已經一年時間,佛山校車整改只完成30%—40%。如今,距離今年9月1日不足半年時間,佛山能否完成近70%校車的整改?推行校車安全標準,最大的難題是缺錢,佛山如何解決資金缺口?
現狀
完成改裝校車不足40%
去年4月,《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和“專用校車安全國家標準”先后頒布并施行。條例的附則中規定,“本條例施行后,用于接送小學生、幼兒的專用校車不能滿足需求的,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過渡期限內可以使用取得校車標牌的其他載客汽車”。
最新校車國標試行已經一年時間,然而,包括廣東省在內,諸多省級實施細則均未出臺,這讓各市、縣面臨無奈。因為省政府沒有明確過渡期限,各市、縣也就沒有具體方案的參照物,相關部門不得不允許用于接送小學生、幼兒的校車可以使用取得校車標牌的其他載客汽車。
對此,佛山市教育局一相關官員坦言,“在省政府實施細則缺位和過渡期限不明確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好貿然出臺自己的方案,這導致佛山和其他城市一樣,校車安全管理也缺乏具體管理辦法。也正是如此,校車安全的監管現狀讓人憂心。之前發生的九江校車事件再一次敲響警鐘。”
據統計,目前佛山的校車共1340余輛,而非專用校車仍占一半左右。佛山副市長麥潔華在會上透露,這一千多輛校車中大部分沒有達到國家最新校車標準,需要整改。佛山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李東也表示,按照新國標,這些非專用校車都是不符合標準的,而這些校車主要集中在民辦學校,“公辦學校的校車比較有保障,民辦學校的則是一大難題。”
佛山市教育局安全保衛科科長賴西龍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佛山全市內的1340余輛校車里,經過改造符合標準的僅有30%—40%,“省里有文件要求校車安全改裝到符合‘新國標’的期限是今年的5月1日。我們也要求5月1日起新上牌的校車必須完全符合國家最新標準。”然而,一輛校車改裝需要少則一萬多元、多則三四萬元,使得不少校車的責任人都在觀望,不愿積極響應改裝工作,也就未能取得校車許可標牌。
麥潔華強調,在南海九江的校車事故發生后,佛山市教育局連續數日加班起草了一份有關校車改裝方案的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全市將強制推行校車改裝,在9月1日之前完成,為不達標校車添置車頂標志燈、停車指示牌,衛星定位裝置、攝像頭、應急錘、干粉滅火器、急救箱等設備。
然而,當記者問及此具體方案,教育局卻表示,不方便透露。校車安全涉及不僅教育部門還有萬千學子,不公開征求意見如何能真正保障安全?閉門造車能否確保方案的可行性?
難題
費用缺口近2000萬元
由于校車的專用性,幾乎所有的校車都面臨開不起、買不起、修不起也養不起的尷尬局面。“我們早在上一年就買了一套符合國標的大鼻子校車,不僅貴,而且司機也表示不會開這樣的校車。”佛山一國際幼兒園坦言,新校車推行難,不僅因為價格高,還需要更高的操作技術,培訓司機又需要一筆錢,車壞了維修更貴。
新校車仿佛成了潘多拉的盒子,一次支出比一次多,業內人士呼吁,校車市場需要逐步走向規范,但是也需要政府給予補貼和支持。
據了解,佛山民辦學校車輛一般來自社會承包租賃,由于改裝資金的糾紛,這部分車輛何時能完成改裝仍是未知數,“整改的費用不低,一輛校車要整改成國家新標準,少則一萬多元,多則三四萬元,公司很難承擔,學校也沒有這么多資金,民辦學校又拿不到多少政府的補貼。”
禪城區一民辦教育集團負責人稱,該集團屬下的學校共使用30多輛校車,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學校自有校車,另一種是向旅游公司、公交公司租賃的大巴。目前學校自有的校車完成了改裝,這一部分約占全部校車總數的40%。
三水區星華學校有34輛校車,校長透露,按照規定改裝的話,全部校車完成這兩項改裝要花費100萬元左右。“希望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沒有補助的話,這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順德一所民辦學校的校長告訴記者,他們也十分重視校車改裝,但是資金是最大的問題,“我們學校校車都是委托外面公司承包經營的,向公司購買校車服務,我們去年就開始要求公司去改造,但是人家認為改裝的錢屬于額外經費,要學校自己出。我們也沒有辦法。”目前該校10多輛校車整改完成的只有2輛。
據介紹,每輛校車的改裝費用平均是2.5萬元,按佛山市教育局安全保衛科提供的信息,目前完成整改的只有30%—40%,還有近70%的車輛未完成改裝,這意味著還需要近2000萬元的整改費用。這一筆費用由誰出?如何出?
賴西龍表示,民辦學校校車改裝經費問題,需要聯席會議繼續研究討論,由于各區財政情況不同,不可能出現一刀切由政府完全補助。他推測,估計經費的大部分需要民辦學校自己設法解決。
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條件下,如何推動民辦學校做好校車改裝工作?賴西龍透露,教育部門正在積極與財政、稅務部門協調,擬對民辦學校校車給予減免年票、路橋費,甚至發放燃油補貼,促使民辦學校改善校車運營條件。
麥潔華也在會上呼吁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如港澳鄉親能夠捐資助學,為佛山的中小學生購置新校車。
措施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保障司機最低工資
為了加快校車整治速度,會議透露,佛山市將聯動公安、交警、財政局、教育局等成立校車管理聯席會議,明確各部門職責。如公安、交警負責牽頭進行全市校車駕駛員的培訓,教育局負責制定駕駛員最低工資,保障校車駕駛員的收入,提高其素質、技能,財政局則落實對校車的財政投入。
佛山市市長助理、市教育局局長李亞娟表示,校車管理是一項相當復雜的工作。校車安全牽涉到教育、公安、交通等眾多部門,此前因為沒有確定牽頭部門,協調溝通難度較大。這也許就是各地市的具體“管理辦法”如此“難產”的原因。標準吃不透,細則難出臺,職責不清,監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校車亂象存在。
“全市1000多臺校車中,多數是不符合國家最新標準,希望聯席會議制度出來后,明確各部門分工和職責,盡快完成校車整改工作。”麥潔華指出,佛山還將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把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納入鎮街、部門年度考核范疇。
麥潔華表示,九江校車事件后,她到九江調研時發現,民辦學校工資不高,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校車駕駛員專業技能、素質和責任心不過關。“希望市教育局與市社保局能研究制定校車駕駛員最低工資保障,從物質上滿足駕駛員的生活需求,增強責任心。”
據了解,按照新出臺的校車標準,19座以上的校車必須要持有A1駕照的人才有資格駕駛。不僅要A1牌,還要無犯罪史,連續三年未扣滿12分等。符合這些資格后,還要交警部門蓋章確認司機具有校車駕駛資格。目前全市公辦學校對校車駕駛員的錄取都相當嚴格,不僅要求其有多年大客車駕駛經驗,還會綜合考量司機的行車安全記錄及個人性格、脾氣等綜合因素。
“希望能夠保障司機的最低工資,同時加強培訓,校車駕駛員的素質與技能直接關乎每個學生的生命。”麥潔華明確指出,市公安局要牽頭制定校車駕駛員安全培訓工作方案,定期開展培訓,提高校車駕駛員的專業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