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蔣夫爾
新疆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馬家莊子村,17名學生日前有了專門的公交“校車”。每天,校車都會到村里接孩子們到15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在寒冷的冬天,這對17名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來說,是再溫暖不過的事情了。當地不計成本,為17名學生安排專門校車,背后的溫暖令人感動,值得點贊。
據報道,馬家莊子村有130戶人家,一共458人,其中99%以上都是哈薩克族。村里17個孩子都在15公里外的烏魯木齊市第59中學上學。沒校車之前,有的家長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大多數家長被迫夏天騎摩托送孩子上學,冬天包黑車送孩子,安全難以保障。
可能有人會覺得,專門為17名學生安排校車,接送他們上下學,這需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但是,如果我們從17個孩子的安全角度考慮,就會發現這是十分必要的投入。關心教育、重視教育,不能單純地算經濟賬,要從有利于孩子的利益和成長出發,考慮投入問題。與投資經濟活動不同,如果對教育算經濟賬,那恐怕在短時間內難見什么成效。作為政績來看,也遠遠沒有修路、蓋樓來得“顯眼”。發展教育是戰略需要,目光一定要長遠,尤其是作為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從為學生健康成長負責,為國家培養人才負責的角度出發來看待教育投入。
然而,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著在發展問題上算經濟賬,在政績觀上算“產出賬”的問題。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認為投入教育并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因此不愿意把資金和精力放在發展教育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成為當下各級黨委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一些邊遠地方在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依然沒有引起當地黨委政府的足夠重視。筆者認為,在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教育上再小的事,對孩子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都是大事。作為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從小處著手,從細處著眼,把與教育有關的“小”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努力付諸行動,解決好這些問題。
教育上的這些“小”事辦好了,教育這個“大”事,也就慢慢辦好了。發展教育,一方面應把社會效益放在理念的首位,另一方面,也要站到相應高度認識教育的重要性。由此,教育的改革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孩子們就能接受到更優質的教育。
下一篇
有校車幼兒園需逐園簽訂責任書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