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張若漁
11月16日9時40分許,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小博士”幼兒園接送校車與一輛運煤貨車迎面相撞。截至目前,已造成數十人傷亡。據了解,在這輛校車里,當時一共坐了64人,而核載僅為9人。
校車事故的多米諾骨牌,走到2011年11月16日這天,不幸迎來了災難的巔峰。巨大的悲劇裹挾著死亡的血氣撲面而來,那些天真的娃娃的臉,在我們的眼前晃蕩,由真切變得模糊,從鮮活變得蒼白,我們從中深感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罪愆、傷痛和戰栗。
目前,校車事故的成因尚不明確。不過,那不可思議和不可救藥的超載,早就刺痛了我們的雙眼。核載9人的校車,生生擠進去了64人,超載55人,堪稱奇觀。這其實已經不是超載,而是危害人命。事故的種子,早就埋下,只是誰也不清楚轟然撞擊何時發生。孩子們也不是死于車禍,而是死于尊嚴遭到輕賤,權利遭到蔑視,車禍成了順帶和必然發生的悲劇,但它仍是最怵目驚心的表象。
由于校車事故頻仍,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于2010年聯合發布了我國首部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相關部門也多次強調要確保校車安全。然而,無論是校車國標的出臺,還是相關部門對于校車安全的三令五申,似乎都阻遏不了災難一次次地上演。它就像一部悲情的永不落幕的連續劇那樣,充斥著我們的生命和生活。
更令人難以釋懷的是,我們很容易發現,校車事故多發于農村地區以及農村孩子身上。農村娃為什么總是逃不開“黑校車”的亡命追擊?這幾乎成了時代之命題。處理若干責任人是容易的,但誰來處理時代之責任?
請讓我們看清這樣一種事實:在我國2億2千萬兒童中,大多數人居住于農村地區,這必然是一個蔚為龐大的數字。與城市里的同齡人相比,這些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顯得極其貧乏,尤其中西部地區情形更是難堪一曬。教育投入的慳吝,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就包括校車。在有些地區,孩子們連飯都吃不飽,別說是漂亮安全的校車了,這只是一個奢侈的夢。
另外,由于教育資源實在匱乏,政府不想投入資源維持學校。于是,自2001年以來,我們在很多農村地區看到了大規模的撤點并校運動,那些不能就近入學的孩子不得不起早貪黑、翻山越嶺地去外鄉上學。既然要跋涉,就需要校車,可學校既買不起也用不起更多的校車,于是,因陋就簡的校車就出現了,于是,嚴重的超載就出現了,孩子們被像沙丁魚一樣,塞進那令人窒息的逼仄空間,生命安全命懸一線,隨時都有可能被交付出去。
校車事故中的群死群傷不是偶然的,它不能僅僅用超載或事故來解釋。就根本而言,它是教育資源的吝嗇投入釀成的人倫慘劇。每逢這樣的時刻,我們都對美國的校車心向往之,那種被漆成黃色的特權車,是美國夢的一部分,何時也能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
藉由這次慘烈的校車事故,我們希望看到深刻的富于良知的改變。中國亟需展開一場“校車賦權”的行動,祖國的未來都有權利乘坐既安全又漂亮舒適的校車……
上一篇
李妍:校車何時才能讓孩子安全回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