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網
作者:肖冰(整理)
人物介紹:葉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連續8年給全國兩會上書,要求“公車改革”。被中國網民稱為“中國最具個性官員”。
主要觀點:“中國特色的校車制度”可成立“校車運營公司”,政府承擔八成經費。企業家若學習抗美援朝時期藝術家捐飛機,100萬輛的校車任務將不再是政府的負擔,而是全社會共揚慈善的行為。農村中小學的“撤點并校”,須滿足兩個前提,“遠的學生能住校,近的學生有校車送”。
預計今年會有上百代表委員提校車問題
問:您曾提出要“減公車,增校車”,去年我國重大校車事故頻發,今年兩會上會提相關議案嗎?
答:校車的問題,估計今年會有上百個委員或者代表來提出,因為這是去年一件很大的事情。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我還是很愿意去提一下的。
關于解決校車問題,其實最近已經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值得來推薦,像南京的六合區買100輛校車,每輛25萬,形成一條線,作為校車專門的運營線路。區里面的教育局投資修了240多個校車專用車站,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除了南京六合區,武漢黃陂區也已采用此方式。我本人是不贊成學校自己買校車的,這很不科學,到時候街上跑的都是各個學校的校車。在我看來,整個社會除了幼兒園是特殊的、可以自行購買校車照顧年齡小的孩子外,小學和中學生坐車都應該由政府來統一配備校車。
問:媒體呼吁中國應搭建“有中國特色的校車制度”,這個說法比較新鮮,您贊同嗎?
答:現在國外的校車從頭到尾都是政府掏錢包下來,包括司機、包括校車的運營。但從目前來看,我們強調搞市場經濟,還是需要發揮企業的作用。所以現在各地比較成熟的做法,大致是采用“二八分”模式,即成立一家公司,叫“校車運營公司”,運營公司整個投資的80%由政府提供,剩下20%由投資者來投入,按要求購買校車。
由于校車投入 教育支出或急增至GDP的4%
問:資料顯示,朝鮮、古巴等經濟落后于中國的國家都有完善的校車體系,您認為中國相較于他國,這方面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在校車制度上,如果一開始就確立下來,且慢慢地做,就可以做得很好。國外的校車制度都是一開始就隨著它的教育投入在越做越完善,校車的數量也逐年增加,因此就看不出來很大的負擔。
但在我們中國的教育支出里,從來沒有聽說過要有校車的支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去年出了一系列重大校車事故之后,直到現在才意識到我們要有這方面的投入。我估計由于校車的投入亟需增加,整個教育支出將可能很快會占到GDP的4%。
配備100萬輛校車 費用可能達4000億
問:您曾提倡“節約公車開支,用于配備校車”,其可行性如何?
答:最近這半年,大家都知道該花的錢沒有花,不該花的錢花了很多,指校車的浪費和校車的短缺。某種意義上,公車是有很大的壓縮空間的,從杭州車改來看,公車配備可以節約至少1/3的經費。如果公車一年的開支算平均3000個億,那么都搞車改就可以節約1000億,這個算法非常清楚。而對于校車,雖說總投資可能要達4000億,但我個人認為,若公交系統完善的話,在城市的鬧市區中就不一定需要校車了。
中國的情況匡算下來,目前需要100萬輛校車,按每輛25萬計算,大概還需要花多少錢,要配備幾個司機,然后要還有多少場地停車等,這些費用加起來可能會突破4000億。
參考抗美援朝 企業冠名捐贈是個好辦法
問:在一些較偏僻落后的農村中小學地區,若政府買單費用過大,還應由誰、怎樣承擔部分?
答:政府投入為主,其次可以發揮一些慈善機構的作用,包括企業。我覺得如果企業愿意出25萬捐一臺校車,可以在校車的某一個部位貼一個比較小的廣告,比如寫這臺校車由某某公司捐贈,字不用太大,建議在車的后部有一個較小的全國統一格式。
這是一件好事情,是一個廣告,更是一種慈善性質的行為。設想一下,這么多企業,如果大家都捐,比方說有錢人以前自己能搞希望工程,那么現在同樣也可以出25萬捐一臺校車,后面給寫上某某先生捐贈,如此一來,大家的成就感就上升了。這好比抗美援朝的時候,很多藝術家捐飛機,飛機上寫著“常香玉號”飛機,以前好的做法我們可以參考。
校車由誰掏錢買單,對我來說并不重要,最大的問題是校車司機要負責任,校車要保持非常好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問:中國一些城市面臨著校車司機招聘難,他們被指“壓力大、薪水不高”,今年兩會會有相關對策嗎?
答:這就是我們的一個問題。在美國,校車司機工資收益是比較高的。他們有一個年齡規定,不是剛拿到駕照就可以去開校車,這在法規上是不允許的。通常都是40歲以上的司機,很有責任感、很成熟,也很熟練。他們有很多考核的條件,所以沒有出現重大的校車交通事故。我們現在制定《校車管理條例》,如果是我提的話,就會把這個概念放進法規。
撤點并校觸發校車事故 并校應具備兩個條件
問:去年一系列的校車事故頻發,不少都源于“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您覺得這算是“后遺癥”嗎?
答:應該是撤點并校的后遺癥,原先起碼基本上每個村都有一所小學,鎮子上有中學;中學生盡量寄宿,因此整個制度的設置整體上是合理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小學生跟著進城打工的父母去外地讀書了,政府為降低成本就開始撤點并校。撤的過程當中又忽略了一個問題,即出現了遠距離的學生。沒有配套政策應對距離遠的學生,學生家長們只能自己去想辦法,一個月花多少錢、幾個人雇一輛車等等。于是最嚴重的問題來了,三輪車、拖拉機都被用做成了校車。
但校車的成套配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產出100萬輛的校車,應該從山區和從農村開始,從那些撤點并校的地方開始。要撤點并校,沒問題,但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前提,“遠的學生要住校,近的學生要有校車送”。只有這兩個條件具備學校才能合并。在我看來,這也是教育部最近的做法。
問:隨著大批進城務工流,農村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在關懷留守兒童方面您會有怎樣的建議呢?
答:我們現在從大的方面建議,有孩子的父母最好選擇“就近就業”,最好能夠一個星期回一趟家、見孩子一次面。因此在鎮上工作或在縣里工作是最理想的狀況,農忙的時候既能照顧家庭又能顧到工作,也有收入來源。當然,這樣理想的狀態是要有一定條件的,特別是一些企業家最好能盡義務來做這方面的工作。
比如我在河南西華縣,看到這個縣里面有一個臺資的鞋廠想出了個很好的辦法。他們在六個鄉鎮設了八個車間,一些用手工做的作業盡量讓員工們就近在家門口做。企業應該主動去想想,如果每個企業都做一點小事的話,整個社會就會發生很好的變化。
留守兒童這樣的問題是需要多方去解決的。我只是一個建議,希望特別小的孩子念小學的時候,做父母的盡量不要離開太遠。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年輕夫妻倒是可以外出打工、增長見識,回來后再創業或者工作都會比較好。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