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網絡
校車配備與管理到底誰說了算
公眾矚目之中,校車安全上路遭遇三道坎:誰出錢、誰管理、誰負責。從政府層面,統籌公安、交通、教育、安監等部門的責、權、利,校車安全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更好。
賀優琳:校車是政府應該配套的義務教育基礎資源,如果對校車的投入、管理、監管、事故責任沒有明確界定,“都能管”可能就變成“都不管”。這個問題需要由政府牽頭,由發改委、交通、教育等部門互相配合,共同解決。公安部門要負起車輛和司機資質認證的責任,交通部門要負起交通運行監督的責任,教育部門要配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對校車安全進行監督。各地政府部門應該建立完善校車安全監管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嚴格責任追究制,對發生的惡性事故要依法嚴肅處理。政府應該在校車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制定相關法規,監管日常運營,特別是對一些偏遠農村地區,要加大財政投入。同時最大限度發揮群眾、家長的監督作用,重獎重罰,營造校車安全社會監督的良性氛圍。
湯玉祥:目前我國的校車運營組織還不夠科學。誰購買、誰運營、誰管理、誰監督,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作機制,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缺乏政策依據和統籌規劃。因為購買校車的資金籌措沒有具體政策指引,雖然社會各方對于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補貼、補助有很高期望,但由于具體辦法沒有明確,反而導致了需求方的觀望。此外,運營主體多種并存,且大多不具備專業的交通運輸管理經驗,更不具有校車運營的專業經驗,在線路設計、車輛維護、調度調配和司機培訓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能力。建議國家盡快出臺購買校車資金籌措的相關政策,國家對校車的補貼政策和標準應盡快出臺,并適時發布對地方財政補貼的指導意見。盡快細化校車管理、運營政策,指導各地建立校車的管理、運營模式,并通過立法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
李進巔: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專用校車的需求將超過100萬輛,需要購車資金超過3000億元,這還不包括每年每輛校車約10萬元的日常運營費用。若完全依靠各級政府,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專用校車的更換與普及,難度很大。建議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融資、由專業校車公司管理的校車發展模式。由于校車具有公益性質,政府應對校車給予一定的稅費減免,校車運營公司應和城市公交公司享有同等待遇,如享受國家燃油補貼和票款補貼,減少其經營壓力。針對校車管理中的混亂,建議各地成立省級“校車管理中心”,對校車實行統一車輛采購、統一收費標準、統一駕駛員和監護人培訓、統一運營監管的“四統一”,以確保校車安全、規范運營。
校車安全文化意識何時能形成
校車,一種典型的器物文化,正因為與一些稚嫩生命的緊密相連而生發出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校車安全文化意識檢視的是一個民族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蔣莊德:現階段,國家對校車問題越來越重視,也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但學生、家長乃至公眾的安全意識仍相對落后。規范校車應該在公眾心中形成一種概念,比如校車是黃色的,大家看到校車就與看到紅色的消防車、白色的救護車一樣,自然而然地避讓。禮讓校車等于保護孩子,要讓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對學生、家長而言,還要接受一定的安全知識教育,一旦遭遇校車安全事故,該如何自救,應該通過持之以恒的安全知識教育事先進行能力儲備,并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
湯玉祥:我國的校車文化建設和公眾意識有待加強。保障學生安全,需要的不僅僅是一輛“鋼筋鐵骨”的車輛,更需要與之適應的校車文化。一些人還存在“有校車就安全”的錯誤認識,實際上學生交通安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系統性的法律法規、車輛運營維護管理、司乘人員培訓體系等,才能讓校車安全地跑起來。建議加強宣傳,普及校車文化,強化全民的校車安全意識。設置國家“校車日”,建立長效安全教育機制。
賀優琳:解決校車問題,資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觀念問題,是把校車放在一個什么位置來考慮的問題。如果把孩子們的生命安全看得比天還大,把校車安全放到整個社會民生的高度去思考、判斷,通過廣泛宣傳,校車安全的意識才會深入人心。
上一篇
李藍委員呼吁立法解決校車安全問題
下一篇
何偉:在農村實施免費校車制度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