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21世紀網
作者:馬暉
讓我們來做一道選擇題。
如果你有一個6歲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你生活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區的山坳里,幾年前村上唯一的學校關門了,如今你的孩子要上小學,你突然發現離家最近的一所學校是15公里外鎮子上的中心小學。
你該怎么辦?
是每天5點鐘把孩子從床上晃起來,隨手遞給他一塊饅頭,看他背著小書包,在黑黢黢的山路步行2個小時去上學?還是送到村口的馬路上,看他擠上一輛私人開的塞滿孩子的拼裝版“校車”,風馳電掣穿行在山區顛簸的公路上?或者,干脆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住宿,由老師照看,一日三餐吃蒸土豆,睡20個人擠在一起的大通鋪,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才能見他一面?
三選一,你會喜歡哪一個?事實上,或許你三個都不愿意選,但又不得不選擇其中一個。
這并非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如今中國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家長們每天都要面臨的選擇。
本世紀初,為了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布局,曾掀起一輪轟轟烈烈的“撤點并校”狂潮。有學者統計,從2000年至2009年,我國農村(包括縣鎮)普通小學數減少了49.4%;2000年至2007年,教學點則減少了50.9%。
“也就是說,在十年時間內,我國農村普通小學數減少了近一半,其中縣鎮以下的村小和教學點是主要的撤并對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袁桂林教授表示。
隨之而來的《義務教育法》里規定的“就近入學”,對于很多家長而言成了掛在天邊的月亮,而頻發的校車慘案以及不斷膨脹的寄宿學校則成為家長們揮之不去的夢魘。
日前,國務院公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宣布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心人注意到條例比較此前的征求意見稿,增加了“就近入學”的規定。
多位接受采訪的教育專家對此均表示,至少這體現出決策層對于過去政策開始進行反思。“就近入學的問題,其實質還是政府辦教育以公平質量為第一要義,還是以效益效率為衡量指標?”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李靜波教授對本報記者如是表示。
撤并后遺癥初顯
陳校長說,變化從2002年開始。
“我們鎮原來有很多辦學點,其中4個教學點被撤并,很多學生都到我們這里來上學了,”陳是江西省贛南地區一所山區中心小學的校長,學校現有學生1550人。
此前,他所在的江西贛南地區某縣,當地幾乎每個自然村都有一個教學點,或者是村小,學生最多走1.5公里就可以到這些學校上學。
2002年,當地開始推行“撤點并校”,由中心小學管理下面的教學點。據當地教育部門相關人士介紹,這項政策由規劃局負責,當時提出要“三年要消滅辦學點”。
此后幾年之間,很多教學點被撤并,學生們逐漸聚集到幾所中心小學就讀,問題由此產生。
據他介紹,因為中心小學距離一些村子比較遠,有的孩子每天要走上1-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夠到學校,即使條件稍好的家庭,家長會在早晨5點鐘起床給自己的孩子做飯。
有的村子里還保留了教學點,但是縮小了年級規模,“1-2年級的孩子實在太小,不會獨立生活,家里也不放心,只好留在村小辦”,這甚至直接導致出現了“一師一校”的辦學點。
更多的孩子選擇了寄宿,為了照顧這些年幼離家的孩子,學校專門安排老師在晚上給他們做輔導等,盡量營造家庭的氛圍。到了周末,老師們還要做代理父母親,陪伴這些住宿生。
“學校的責任太大了,我們幾乎承擔著無限的責任!”陳校長感嘆道。
下一篇
校車的“特權”要靠執法來保障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