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今晚報
作者:邱允盛
一段時間,農村校車悲劇頻頻發生,原因可能比較復雜,但無法否認,“撤點并校”,使農村學生上學的路越來越遠,是引發悲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為農村學齡人口大幅下降,自2001年開始,農村小學“撤點并校”,農村小學數隨之便大幅減少。2000年,我國農村小學有440284所,到2010年,則只剩下210894所了,農村小學數量十年減少了52.1%。這樣調整的好處是明顯的:提高了校舍的單位面積,提高了辦學資金的利用率,降低了當地政府用于辦學的成本,避免了偏遠地區一所小學只有少數幾個學生的狀況。但是,這樣調整的負面效果也非常突出:撤校后學生上學距離平均變遠4.05公里,安全隱患增加;住宿生的平均年花費為1157.38元,成為農村家庭的額外開支。這也就是說,農村小學“撤點并校”的結果是,政府的支出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加重了。部分政府的經濟成本轉嫁為農民的經濟成本、學生的時間成本和安全風險。于是,一些本不該發生的發生了:農村孩子輟學的多了,校車事故頻頻上演……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應該是什么?
由于大學收費越來越高,底層百姓,尤其是農村家庭,實在承受不了這難以承受之重,有人便因此得出了這樣一種結論:大學學費將阻斷萬千貧寒學子的上升之路。這很難說沒有一點道理。如果因為一些改革考慮不周,就使得有些農村孩子的義務教育都將難以完成,這對農村孩子來說,就更不幸了,也太不公平了。
對于“撤點并校”的一些問題,看來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有所認識。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表示,農村教育辦學重心應該適當下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承認,一些學校的撤并,存在工作簡單化、程序不規范以及撤并后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他表示,將明確學校撤并的思路原則,慎重對待學校的撤并,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
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衡量一項改革的是非得失,只能是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實,提高生產力也好,增強國力也罷,歸根結底還是讓全體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可以說這才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才是改革的最終目的。當前,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步入“深水區”的改革更復雜,難度更大。但不管如何,都應該堅持一條,這就是:涉及群眾的改革,都應該把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試金石。如果不是這樣,雖然有這好那好,但老百姓沒有切身體驗,得不到好處,甚至更嚴重的是與民爭利,那這樣的改革,就背離改革的初衷了。
上一篇
網友:責任等于安全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