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商用汽車網
作者:未知
7月4日,工信部發布《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與今年4月國務院頒布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從校車使用方面來規范校車安全不同的是,此次工信部發布的校車企業準入管理規則,是從校車生產的源頭來規范校車生產的安全性,從源頭確保校車安全。
然而,正是從源頭確保校車安全的目的,才引起了輿論的質疑聲。因為與《規則》的幾次修改稿比,門檻要求一再降低,特別是企業制造工藝能力和市場能力方面。為此,有人提出了“校車生產準入門檻太低 企業質疑形同虛設”,也有人提出“業界質疑校車準入門檻太低成擺設”,還有人說“保證校車質量關鍵不在準入門檻”。
應該說,工信部一再降低校車準入門檻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結果。這里既涉及汽車企業利益集團,也涉及地方利益。放寬的市場條件,讓40多家企業有資格參與分享校車市場的蛋糕。對于降低的門檻,筆者并不想多說是非。但擔心的是,在眾多企業爭搶數量并不大的校車蛋糕時,會形成地方保護。而這種保護多少會不利校車的安全。
我們知道,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制定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明確:“支持校車服務所需的財政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擔,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既然一部分財政由地方財政出,那么,地方政府對校車購買的參與也會順理成章。在GDP大于一切的地方眼中,扶持地方的客車企業,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必然。
據筆者了解,有地方已下了通知,要下轄地區在采購校車時,必須采購當地企業生產的。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發布后,校車實際上并不會出現人們預料的50萬、甚至100萬輛的銷量,銷量的蛋糕實際上在縮水。不大的蛋糕,如此多的企業爭搶,地方保護就成了企業爭搶的保護傘。而說實話,校車的安全可能更多的是在管理上。對于管理,有的客車企業已想到,并正采取措施協助地方管理校車。對這一點,許多客車企業實際上是做不到的。而安全的漏洞,可能就出現與此。
上一篇
社會需要多一些“最美的人”
下一篇
廣州市交委解讀“限牌令”細則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