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廠商要聞
作者:未知
多年來,困擾我國各地的校車問題一直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校車安全這條路,我們一直在探索……。
也許,在一項偉大的事業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使,都應該用心守護校車的安全,用愛把孩子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
校車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
近年來,隨著學校布局的調整,就學半徑的加大,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最近幾起有關(涉及)校車的惡性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給家庭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痛,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全社會共同關注校車和學生安全
首先,校車安全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扯面廣,涉及多個部門的管理職責。校車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都屬于社會公共事務范疇,必須由政府出面牽頭或統一組織解決問題。明確責任,避免各部門相互推諉。盡管當前國家各項政策(比如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專用校車學生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以及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等)已經基本到位,但各地落實情況不容樂觀。政府應盡快設立一個能夠統籌協調、全面考慮、動員和調動各方面力量齊抓共管的校車管理部門,使得好的制度能盡快得到落實。
其次,在無法可依時,我們倡導以法律手段彌補道德的缺失;在有法可依時,我們強烈呼吁,執法必嚴,鏟除每一個安全隱患,避免"校車年年查,問題年年在"現象的存在。校車優先的"特權"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解不開一些人的心理"枷鎖"。這就需要安監、交管等需要相關部門積極主動嚴格執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持對校車安全監管的高壓態勢,始終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威懾力。杜絕執法不嚴、得過且過現象的發生,否則會助長各種校車違法違規行為。換句話說,不負責任的監管是校車安全事故的"助推劑"。
再次,生命安全大過天,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宣傳教育,預防為主。加強對校車安全條例和學生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是各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宣傳的對象也不僅限于學生、家長、駕駛員和從業單位,而應面向全社會。只有維護校車安全的社會責任意識深入人心,遍及全社會,良心之燈才可能真正被點亮,校車才可能真正安全。
理性對待校車市場熱與冷
作為客車行業的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細分市場,校車在甘肅慶陽特大交通事故后,迎來了"熱發展"的勢頭,一時間4000億元的大蛋糕引起了中外校車生產企業一起"熱火朝天忙生產",掀起了中國校車市場習習熱浪。
但近期的一組銷售數據對比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中國50家主要客車生產企業中有22家涉足校車制造,2012年1-6月份累計銷售校車11065輛。其中,1月校車銷售1652輛,2月份2925輛,3月份1912輛,4月份2001輛,5月份1532輛,6月份1043輛。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校車市場在驟然降溫,原因何在呢?
對此,一位行業資深人士給出了答案:"前段時間,不少地區大批量購買校車,多數是為了在大的輿論背景下做形象、做政績,等風頭一過,自然會回歸沉靜;此外,鼓勵公交優先與就近入學,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校車的購買;同時,關于校車購買,雖然《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中對各級政府有一定要求,但是財政補貼措施并不明確,地方責權同樣不夠明確,沒有刺激校車市場放量;校車市場究竟有多大,要取決于地方的購買能力和承運單位的長期利益。"
也許有人會問:校車冷了是否就意味著不應該買了?答案是否定的。理智地分析,校車的冷與熱對校車購買不應該造成任何影響,購買者需綜合考慮剛性需求與自身經濟承擔能力,無需"跟風"。據調查,當前,國內仍有很多學校或幼兒園出于孩子安全考慮,自己獨立承擔費用購買了校車。因為在他們看來,校車就是安全的象征,校車就能讓人放心。
上一篇
關注校車安全:增強責任感和安全感
下一篇
家長們你們想對國內的校車說什么?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