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王志安
幾天前,教育部就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在征求意見下面,列了36個課題供社會各界參考。筆者看著之后覺得,除了這些既定的課題之外,尚有許多值得列入討論的內容。我的建議之一,就是中國應該在未來的數年分階段建立校車制度,讓所有上學的孩子都能夠免費乘坐校車上學。
從世界范圍看,免費校車制度,是義務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沒有校車制度,義務教育就很難真正實施。因為義務教育的前提就在于免費,而免費應該包括免費去學校的權利。除了上述理由以外,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建立校車制度還有更迫切的原因。這個問題我們分農村和城市兩方面來談。
近些年,隨著農村計劃生育和人口向城市的逐漸轉移,農村的學齡人口顯著下降,面對這一局面,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廣校區的合并,許多村一級甚至鄉一級的學校都面臨取消,最極端的例子,在內蒙古的東烏旗,全旗目前只有一所小學。校區合并后,許多農村學童上學距離變得非常遙遠,面對這一情況,各地政府都在增加投入建設寄宿制學校,希望校區合并給學童帶來的不便,不至于導致新的失學。
應該說,面對農村教育市場的空殼化,校區合并確有必要,但是不是就一定要讓年幼的孩子離開父母去寄宿,就值得討論了。且不說許多孩子年齡太小,生活很難自理,集中寄宿面臨很多問題,單說年幼的孩子遠離父母去幾十里外上學,接受了學校教育就不能享受家庭的天倫,也顯得分外殘酷。想想看,在一個孩子主要成長的階段,他們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能和父母呆在一起,這是怎樣一種景象?也正因如此,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的父母,在孩子上學階段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到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一個家庭的孩子上學問題,帶來如此的艱辛,我們的政府有義務考慮解決之道。在筆者看來,政府與其花錢去建設寄宿制學校,不如將這部分錢拿出來首先建立農村學校的校車制度。如果校車能將每一個孩子送到學校,讓孩子住在家里,是更人道、更溫暖的制度。
對于城市來說,校車制度解決的主要是交通安全和孩子教育環境的公平問題。城市交通狀況復雜,許多家長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單獨來往學校,所以每到上學放學,學校外總是聚集一大批家長。條件好的家庭,就用汽車接送,條件差的就用自行車。這樣的反差對于價值觀尚處于形成階段的孩子來說,無形中形成了對比,甚至攀比。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點滴的細節,有時候強過課堂上無數次的說教。我們的教育部門是不是將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有沒有考慮家長的接送對孩子們心理的影響?如果我們的教育要發展,在這些細節上就不能大意。如果建立校車制度,每個孩子可以平等地坐校車往返于學校和家庭,家長也不再需要為孩子的安全處心積慮。這個目標,對于今天的政府來說,應該到了必須面對的時候了。
可能有人會說,校車雖好,可我們的政府有這么多錢來建立這項制度嗎?我想說的是,從目前每個家庭投入到接送孩子的成本來計算,這筆錢是非常龐大的數字,如果政府能集中建立校車制度,從整個社會的投入產出角度講,一定更經濟,也更節約。美國最早的校車出現在1837年,那時候汽車還沒有發明,政府也遠沒有我們今天有錢,因此,校車制度關鍵還是看政府的決心。另外,校車的運行資金即便在今天的美國,其實也不是完全由政府提供,其資金主要靠各級政府發行債券來募集,政府更多的義務在于負責制定校車的安全標準。其實在今天,即便在制度上讓家長分擔一部分校車的成本,我想多數納稅人也是愿意的。
上一篇
關于校車安全問題的幾點思考
下一篇
根除農村“黑校車”需全社會努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