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東方網
作者:網絡
審計署對1185個縣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結果顯示,搞簡單“撤并”或“一刀切”,導致初中、小學服務半徑增幅分別為26%、43%,平均達到8.34公里、4.23公里,輟學人數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5月4日《京華時報》)
在重點抽查的1257.63萬名走讀生中,有49.31萬名(占4%)上學單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萬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區或丘陵地區,上學路途消耗體力大,導致學習和在校活動時間相應減少,以及營養不良等問題。為了上學,單程徒步需要一兩個小時,這是不科學的,也是難以堅持的。最終的結果就是望而卻步,增加了輟學率。
為此,有兩種新事物來到我們面前,一是校車,一是營養餐。自從有了校車,悲劇就沒有中斷過,慘烈的車禍已經不堪回首。校車也不是白坐的,上學增加了成本。還有個不小的問題是,即便校車買回來了,可是巨大的養護運轉成本,幾乎就是個無底洞,不可持續。就目前來看,審計重點調查的25127所學校中,至2011年底,只有288個縣(占調查總數的24%)的1702所學校(占調查總數7%)配置了校車。但是,這些學校配置的全部9639輛校車中,有747輛(占8%)年檢不合格,449輛(占5%)駕證不相符,3377輛(占35%)未配備專職管理人員,2149輛(占22%)未配備逃生錘等安全設備。想想都不寒而栗吧,有校車的學校不足一成,就這一成的校車,竟然問題車高達三成多。可以說,有了這樣的校車,不出事故是偶然的,出事故才是必然的。
至于營養餐,則不過是學生的午餐而已。為何叫做營養餐?據說是政府掏錢,有牛奶和雞蛋面包之類的緣故。教育部副部長魯昕5月3日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3年春季視頻調度會議”說,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00多萬學生享受到營養餐,全國有超過1/3的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超過1/4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補助政策。魯部長還說,如此大規模對學生營養進行干預,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世界銀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兒童發展伙伴組織聯合考察后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中國經驗值得他國學習和借鑒。看來,營養餐碩果累累,方興未艾。但是揆度現實,我們會發現這是十分扯淡的事情。如果孩子就近入學,一日三餐在家吃飯,就今天溫飽沒問題的條件下,可以說,無論誰家的孩子,都會吃得飽吃得香,絕不存在營養不良問題。至于極個別窮困的偏遠山區,政府完全可以政策傾斜加大補助力度,請一百個放心,補到每家每戶的一分錢,都會百分之百用到孩子身上去,因為父母之愛無可置疑。
義務教育是好政策,見證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但是校車和營養餐的出現,不是好事情,只能讓義務教育變得越來越糟,越來越不義務。千千萬萬孩子讀書的成本逐年加大,義務教育不光在天價擇校費面前折彎了腰,還在遠距離的上學路上讓人力物力不堪重負,徒增風險。審計署的調查無非再一次表明,曾經的“撤點并校”是個脫離中國現實的敗筆,幾乎讓農村的義務教育近于絕望。校車和營養餐救不了農村義務教育。接下來,我們在吞咽輟學率翻番苦果的同時,不得不糾正錯誤的做法,教育部,你還等什么?你還等得起么?
上一篇
校車被叫停,學生怎么辦?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