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荊楚網
作者:網絡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美式“大鼻子校車”,一度是浙江多地校車改革的名片。這種全身刷著醒目黃色、價值數十萬,有長車頭的“大鼻子校車”也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越來越多的學生坐上了這樣的校車。但是,在浙江溫嶺,有52輛這樣的嶄新校車,卻在一處空地停放快一年,沒有開動過。有媒體報道稱,校車甚至淪為了“臨時廁所”。事實是否如此?(8月29日中國廣播網)
當輿論對“校車變公廁”一片喊打之聲時,“劇情”似乎又逆轉了。根據當地教育局的回應,這52輛大鼻子校車是企業“未批先行”購買的,想借機給政府施壓、倒逼政府下批文。而當地的校車市場已經飽和,所以這批校車本就“無用武之地”,無法批準企業成立“校車服務公司”。
那么事實如何呢?校車的購買者臺州市安徽商會方面稱,當地有不少民辦學校,都需要使用校車。然而,記者的調查顯示,當地民辦學校近年來生源大幅下降,現有校車就已經“供過于求”了,甚至有學校還打算裁撤司機。不僅如此,當初教育局接到企業成立校車服務公司的建議后,曾召集所有14所學校的負責人座談,會上就有12所學校表示不需要增加校車。如此看來,當地教育局不予批準是情有可原的,而企業“先上車后補票”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那么,為什么閑置校車會變成扣到政府身上的“黑鍋”呢?當地教育局其實也有一定責任。企業一口咬定,教育局長此前已經“口頭許諾”,不管這個許諾是否存在,都說明當地教育局處理此事的程序不夠嚴謹。如果當初教育局在調研后及時反饋給企業,及時表達“不予批準”的意見,那么企業也不可能抓住“口頭承諾”不放。面對質疑,如果當地教育局及早公開相關信息,那么公眾就不會不辨曲直。更何況,不管這批校車是否“黑戶”,總歸是一筆資源,當地教育局眼睜睜看著這筆教育資源浪費而不去溝通協調,確實難逃“不作為”的嫌疑。
雖然如此看來當地教育局是蒙受了“不白之冤”,但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并不是“証清白”,而是應當想措施將這些校車利用起來。既然周邊地區已經有單位表達了購買意向,當地教育局應當積極協調相關企業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如何把損失降到最低,如何把資源利用最大化。既然教育局和企業都有過錯,如果可以“變廢為寶”,也算雙方“將功折罪”了。
上一篇
校車撂荒事件中的荒誕與真相
下一篇
校車閑置成“公廁”不只是溝通不暢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