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商用車新網
作者:商用車新網
怎么來形容校車市場呢?
如果說客車市場的低迷是客運功能被替代、生存空間被擠壓,最終導致了需求拉不動市場;那么,校車市場恰恰相反。
首先,專用校車對學童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可替代;其次,社會對專用校車的需求一直是剛需。有業內人士曾測算,如果國內適齡學童都乘坐校車,校車市場需求量會在80萬~120萬輛之間。
實際的數字是多少呢?據統計,截止2018年,專用校車市場保有量只有16.3萬輛。
被寄予百萬輛期待的市場,經過近十年發展,保有量尚不及預期五分之一。顯然,校車市場并沒有比大環境“好過”多少,勉為其難算得上“不溫不火”。
之所以這么說,原因也很好理解。
更“扎心”的地方在這里:回顧過去三年的校車市場銷量數據可以發現,年銷量徘徊在2萬輛左右的校車市場近三年銷量不斷下滑,同比降幅從2017年的7.49%拉大到2018年的20%以上。與高峰期2013年近3萬輛的銷量相比,跌掉了近半銷量;與此同時,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事故仍然不斷發生。
地位重要又有剛需,銷量卻不斷下滑,看似矛盾的市場表現,背后的邏輯并不難懂,困擾校車市場發展的幾大痛點也已經被剖析無數次。校車市場發展到今天,有些痛點解決了,有些痛點還依然在疼。好在,在特定區域打通了推廣痛點的校車產業鏈參與者,通過不同層面的嘗試和探索破解了校車推廣難題,其經驗值得行業借鑒
專用校車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學童上學路上的安全系數,經過近十年的迭代升級,這身“鎧甲”堅硬到了怎樣的程度?
最有代表性的是宇通校車,2008年推出了行業第一輛專用校車、又在2012年參與專用校車標準制定的宇通,近日發布了2019版第三代智能校車產品的校車安全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全新升級的“安芯”校車智能管理系統5.0版本。
據介紹,這款最新版校車進行了智能安全升級,通過安裝智能自檢系統、智能電子遺忘等系統,從發車前準備、行車過程管理、停車檢查、售后維護等四個方面提升學童乘車安全,降低安全風險。
簡而言之,有別于以往校車產品迭代的“硬件”升級,宇通校車的最新升級主要體現在“軟件”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著重解決的是當前校車運營出現的新問題,例如,由于將學童遺忘在校車上導致的安全事故。
通過智能化升級,校車這身“鎧甲”以技術長板排除了運營層面的安全隱患,為校車運營難題的解決創造了條件。
突破痛點實現可持續
卡住校車推廣脖子的運營難題,十年間已經反反復復被討論過無數回。
成功經驗當然有,但是,成功的條件不可多得,模式自然也難以一再復制。實際上,歸根結底,校車運營中最大的痛點,恰恰來自其專用屬性。
校車屬于“專用”車,《機動車登記規定》明文規定,專用校車不得改變其使用用途。這也意味著,專用校車的空置時間長、利用率低,獲利極低。如此再加之不菲的價格和壓力山大的安全責任,校車可持續運營更是難上加難。
針對這一痛點,不少運營企業也進行了各種可行性探索。
例如,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榆康校車公司在接送學生上下學之余,還承擔該區10000名學生的高二學業監測、8000余名學生的高考、12000名學生的體育監測、中考等多項學生參與的大型活動,提高了專用校車的車輛利用率。
據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副局長、贛榆區校車牽頭人秦泗營介紹,贛榆區今年暑假開展的為期2個月的學生游泳訓練,結合具體時間安排,每日使用30輛校車專項接送,既保證了學生安全,也避免了暑期校車閑置,降低了校車公司運營成本。據悉,綜合測算下來,校車公司經濟效益還有盈余,一舉兩得。
類似的實踐也發生在青島交運溫馨校車,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校車工作部秘書長、交運集團(青島)辦公室主任賀業榮介紹,溫馨校車為提高專用校車利用率也開展了多項類似的實踐,例如,使用校車接送三年級以上學生每周一節的游泳課、為小學生提供赴醫院進行健康保健檢查的接送服務。
與此同時,溫馨校車還借助交運集團其他業務形態為提高校車利用率創造條件,例如,承擔外省學生赴青島研學旅游接送服務等。
諸如此類的嘗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校車閑置時間,通過提高利用率創造了效益,為校車良性可持續運營提供了借鑒。
政府擔當關鍵且重要
專用校車推廣,最“耐人尋味”的是政府態度。
校車推廣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全社會之力共同推動,不斷迭代的“鎧甲”、打破瓶頸的運營模式都是這一過程中的充分條件。
此外,地方政府對于專業校車推廣的態度充當了重要而且關鍵的必要條件。體現在兩個方面,資金層面暫且不提;態度方面,地方政府支持與否決定了當地專用校車推廣最終能否起步,其中差別是天壤之別。
無論是在運營層面進行了諸多嘗試的連云港贛榆區榆康校車,還是青島交運溫馨校車,地方政府對專業校車推廣的支持態度都為當地校車能夠可持續運營打開了“綠色通道”。
例如,為提高校車利用率,贛榆區教育部門要求,10人以上學生活動接送工作需要使用專用校車,為“非工作時間”的校車創造了“新業務”。
但是,不容回避的現實是,校車責任重大,有條件、有能力而且有責任心推廣專用校車的地方政府仍然是少數,當前社會上專用校車保有量與業內人士預測的百萬量級校車市場規模仍有巨大差距。
在專業校車能夠為學童上學路披上安全“鎧甲”的同時,校車推廣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軟肋”。
兒童被視為“花朵”和“希望”,未來,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努力,讓校車只是“鎧甲”,不存“軟肋”。
上一篇
校車背后的刑事風險
下一篇
校車財政專項補助資金到底該給誰?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