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CFP圖
“在保證安全的大前提下,審定稿已采納了大多數客車廠家提出的意見,減掉很多不必要的指標。”《第一財經日報》從多家客車企業處了解到,春節前國家有關部委在北京召集了大批技術專家及校車制造企業技術負責人,對《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了集中討論,并對初稿進行了大量修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與會代表告訴本報記者,國家相關部委正在醞釀提高校車生產資質準入門檻,國內擁有校車生產資質企業可能將從目前的41家縮減至20家以內。
目前,校車新國標已經進入報批程序,預計將于今年3月全國兩會后審定后正式發布實施。
取消以“長鼻子”為準
去年1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就《校車安全技術條件》、《校車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幼兒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幼兒校車座椅系統及其車輛固定件的強度》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下稱《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中對校車車身結構、外觀標示、裝載質量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包括“校車應為兩廂式結構”、“至少一半以上的發動機長度應位于前風窗玻璃最前點以前”、“底盤離地高度不小于700mm”等細節。這一標準,意味著未來校車將以宇通客車生產的“長鼻子”作為標準,而把所有的平頭和微面的車型都排除在外,因此在客車行業內引發了巨大爭議。
今年1月5日,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工信部主持、共十部委參與的新校車標準征求意見會在北京召開,但只邀請了國內近10家主流客車生產企業到會參與討論,絕大多數客車企業仍未能參與其中。1月11日,國標委再次組織了大批技術專家及大多數校車制造企業技術負責人,對《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了集中討論,并對初稿進行了大量修改。
在《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2012年1月12日審定稿(下稱《審定稿》)中,校車發動機位置不再有明確規定,而是要求“專用校車前部應設置碰撞安全結構”。
在《審定稿》中,還對專用校車類型按照車輛結構和用途進行了重新劃分,其中,車長大于5米且少于等于6米的定為輕型專用校車,而車長大于6米且少于等于12米的定為大中型專用校車,均可用于幼兒專用校車、小學生專用校車以及中小學生專用校車。
此外,對專用校車(新能源專用校車除外)的比功率(即發動機最大凈功率與機動車最大允許總質量之比)從原來要求的不小于10.0kw/t降低至不小于9.0kw/t;而對保險杠的厚度及底板高度亦不再有明確規定,但增加了對客車翻滾試驗的要求,側傾穩定角從32度提高到35度。
“總的原則是現有校車的安全性要提高,但成本要合理控制,要有利于校車的普及,并通過相應條例保障校車的安全運營。”工信部代表在會上提出的總體原則,得到金華尼奧普蘭、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廈門金旅、長安客車以及少林客車等與會廠家的認可,大多數廠家提出的修改意見也被采納。
生產企業或減至20家以內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與《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3年過渡期不同,《審定稿》中對目前國內非專用校車完成淘汰的過渡期縮減至1年。
按照義務教育1.5億名在校生的規模計算,國內校車市場需求將達到150萬輛,產值高達4600億元。然而,目前國內專業校車的市場保有量不足3萬輛,因此,在校車新國標實施以后,未來1~2年校車市場將迎來井噴式增長,成為客車行業的重要增長點。
此外,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與會企業代表告訴記者,國家相關部委正在醞釀提高校車生產資質準入門檻,相關標準將在校車新國標正式公布后陸續出臺。“校車準入門檻肯定是要提高的,估計生產資質企業大概會縮減至不超過20家,根據生產能力和規模,大部分主流客車企業都能留下,那些整體效益都差的小企業就會被排除掉。”該企業負責人表示,根據工信部目錄,目前國內具有校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共有41家,包括了大中小各類企業,而校車目錄公告亦共114個,但很多企業并沒有實際銷量。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50家主要客車企業中,有19家涉足校車生產領域,共計銷售校車7617輛,其中,出口占10.7%。而銷量位列前三的企業則為鄭州宇通、保定長安以及安徽安凱,分別售出校車1366輛、1246輛以及800輛。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