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如一日愛心送學
他的客車成孩子們的免費校車
“彭叔叔換新車了,我們有更多的同學能坐彭叔叔的校車了。”“快,彭叔叔在等著我們去坐車”“我坐了彭叔叔6年的車,他從沒要過一分錢”這是貴州省開陽縣花梨鄉小學學生的對話,他們口中的彭叔叔叫彭文軍,13年來堅持免費接送當地學生上學,從無中斷,已連續獲得第三屆、第四屆全國誠信守信道德模范提名獎。
彭文軍,是一個大半輩子生活在開陽縣的普通駕駛員。為了方便和幫助那些為了求學而朝起晚歸的孩子和困難的村民,13年來,彭文軍和他的貴A70757每天起早貪黑在花梨鄉通往縣城的公路上無償接送著那些有需要而又困難的學生和村民。
大山的孩子們有了“免費校車”
2000年12月,彭文軍與叔伯兄弟購買了一輛金龍大客車,跑起了從開陽縣花梨鄉至貴陽市的客運。
一天,彭文軍的車行駛到花梨鄉大灣村時,一位滿頭大汗的婦女拽著一個小男孩問:“師傅,能不能麻煩你,送我娃娃去南涼小學上課,今天起晚了,走路怕是要遲到!”彭文軍讓他們上了車。
在車上,彭文軍了解到這對母子家距離學校有五六公里,而且在他們住的村寨,很多孩子為讀書每天都要走一個多小時。“這么走到學校,娃娃都筋疲力盡了,哪還有精神聽課!”于是,彭文軍請婦女當晚回去轉告附近村寨有孩子的家庭,“讓娃娃些每天早上7點10分在剛才那個地方等我,我免費送他們上學!”從此,孩子們有了“免費校車”,而彭文軍這位免費校車司機,一做便就是13年。
一開始,彭文軍只是載從大灣村到南涼小學的孩子,慢慢的,這條“戰線”越拉越長,從花梨-河邊-翁昭-大灣-南涼-坪上一直到頂兆,這個路線都還是順路的(從花梨到貴陽會途經這些地方)。
“2004年,建中村的支部書記找到我,他說由于建中村的小學拆了,娃娃們每天要從建中村走一個多小時到花梨上學,他希望我能幫他們接送孩子。”
從那時開始,彭文軍每天六點起床,從花梨趕往建中村,六點半在建中村口接上30多名孩子送到花梨小學,然后再從花梨載上乘客前往貴陽,沿途依舊接送其他村的孩子。“我也就比以前早起半小時,但可以讓啷個多娃娃每天上學少走一個多小時路,挺值得的。”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多少錢也買不到
有人幫彭文軍算過一筆賬,為了沿路接送孩子上學,一路停停走走,彭文軍經常被其他客運師傅超車,將途中的客人“搶”走,再加上從花梨-建中村-花梨,這樣反方向的接送建中村的孩子,細細算下來,13年來至少損失了10多萬元。
這筆賬,彭文軍表示他沒算過,“看著是我少賺了,但是實際上我賺大了,我得了人心這是用多少錢都換不來的。”坐彭文軍車的學生家長、親戚朋友口口相傳,爭相來坐彭文軍的車,村民們的蔬菜瓜果熟了,第一個想到要送的也是彭文軍。
“還有另外一個男娃娃,他自己不抽煙,但他從浙江給我帶了兩條浙江那邊賣的煙,他說他是坐著我的車長大的,我都不認識了。”
提到這些事,彭文軍笑得很開心,他說,“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
自己退休后侄兒將接班
彭文軍今年53歲,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當初考慮把車賣了,但一想到娃娃們要走啷個遠的路上學心里又不是滋味。”
經過深思熟慮,并與家里人協商,最終決定在彭文軍退休后,由他的侄兒來接班。
彭文軍表態,只要是他家的車,不管是誰開,都會一直免費送孩子們上學。
作者:王杏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