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雷衎 通訊員方婷婷
田紅燕引導學生有序乘車。記者詹松 攝
對于車廂里那群嘰嘰喳喳的孩子,田紅燕由心煩到關愛,是從6年前的那一聲“媽媽”開始的。
2016年開始,每周一到周五,915路公交車就成為“學校專線”,早晚接送沿線的廟山小學、長城中學學生上學放學。因為這輛車只上孩子不上大人,準確說來,從那時起,女司機田紅燕成了一名“校車司機”。
田紅燕回憶,剛開始接手“校車”時,她常被孩子們吵得心煩意亂,“鬧鬧哄哄的小伢們把人頭都吵昏了,天天扯著喉嚨喊,嗓子每天都是啞的”。時間一天一天過著,田紅燕一方面等待機會“逃離”,一方面找尋讓“熊孩子”們安靜的辦法。
半年之后的新學期,她的車上多了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
小女孩叫曹響,第一次坐田紅燕的車,曹響是牽著爸爸的手上的車。孩子爸爸特意向田紅燕交代:“孩子性格內(nèi)向、膽子小,媽媽又在外地,麻煩您多費心。”
田紅燕上下打量眼前這個小姑娘:小小個子,低著頭不敢正眼看她,雜亂的馬尾辮搭在腦后,很顯然,這發(fā)辮出自爸爸之手。這之后,田紅燕對曹響多了幾分關注。
田紅燕回憶,有一天臨到發(fā)車,曹響才匆匆忙忙跑上車,孩子發(fā)辮凌亂,甚至有大股頭發(fā)沒有扎上,“肯定是起晚了”。
“小姑娘你等一下,阿姨幫你重新梳頭發(fā)。”到站后,田紅燕叫住了準備下車的曹響。停車熄火,她把孩子拉到自己身邊,取下皮筋,給她扎了一個光溜溜的馬尾。女孩害羞得憋紅了臉,小嘴里輕聲說了一句,“謝謝阿姨,你就像我媽媽一樣……”
“你猜我當時是什么感覺?我的心都要甜化了。”田紅燕告訴記者,自己有個兒子,一直“欠”個女兒,被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喊媽媽,她想都沒有想到過。
那天開始,田紅燕開始把曹響當作自己的女兒,扎辮子、提醒到站下車、提醒別落東西,田紅燕也開始嘗試用溫和的語氣把這些提醒帶給更多孩子。
這種溫和讓田紅燕找到了“讓孩子聽話的方法”。田紅燕說,方法找對了,孩子們其實也蠻聽話,“我看看,是誰沒有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話音未落,調(diào)皮打鬧的孩子會乖乖落座,“紅領巾戴好,放在手上玩等下又掉了!”小家伙的紅領巾馬上掛上脖子……
去年10月,送了5年小學生的田紅燕,開始送中學生。盡管沒有小學生吵鬧,但她依舊操心:“最后一趟是接晚自習的孩子,每天放學都是九點多鐘。別的不擔心,就怕漏孩子。他們要是錯過車,回家就麻煩了。”
因為這個擔心,每次發(fā)車前田紅燕都看教學樓的燈是不是都熄了,確定校內(nèi)沒有孩子,她才發(fā)動車。
3月2日晚上9時,記者隨車采訪,田紅燕駕車從長城中學發(fā)出,這是當天的最后一趟“學生專線”。半個小時后,車子到達幸福小區(qū)站,有五六個孩子準備下車,“下車別亂跑,看著車,直接回家啊。”“過馬路,還要留心電動車。”
擔任“校車司機”近6年,田紅燕接送學生10余萬人次,一直保持“零投訴、零事故、零違章”的紀錄。
如當年的曹響一樣,更多的孩子把田紅燕當成“校車媽媽”。
田紅燕回憶,1月11日下午發(fā)生在車廂里的一幕,讓她眼眶潮紅。
那天,田紅燕在車廂里被即將放寒假的孩子們簇擁著,“校車媽媽,新年快樂!”孩子們的祝福至今讓她記憶猶新。(記者雷衎 通訊員方婷婷)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均屬于校車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