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汽車周報
作者:蘆麗琴
中國的校車市場需求到底有多大?50萬輛、100萬輛、150萬輛或200萬輛?顯然,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然而,一致的判斷則是,如果明確了校車法規與標準,明確了誰來買單、誰來運營,未來幾年校車市場增長的空間將非常可觀。
為此,大多數客車企業都十分看重未來的校車市場,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校車產品;一些大的汽車集團也紛紛加入到競爭中來,比如上汽大通、一汽客車、長安客車、陜汽集團也在首屆國際校車展上展示了自己的校車產品;此外,美國納威司達、藍鳥等國外校車生產企業也積極地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校車市場將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戰場。
在可預見的繁榮之時,也不乏擔憂的聲音。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秘書長佘振清曾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校車需求的逐步釋放,進入產品公告的校車企業和產品還會不斷增加,這是校車帶給客車行業的一種機遇,卻也有導致校車泛濫的風險。
“比如,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資本實力較弱,經營規模較小,技術能力一般,售后服務網絡也不完善,在市場競爭中本來已奄奄一息,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校車供應商。”佘振清說。
市場很大——100萬輛的校車需求
4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2012年,我們判斷客車市場將有12%的增幅,其中,校車的銷售增量有望達到1~2萬輛,將導致行業增幅提高約4個百分點。”佘振清在預測2012年客車市場情況時做出以上判斷。
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12年1月,中國校車銷量達到了1652輛,這約等于2011年全年校車銷量的四分之一,是1月份客車市場的惟一亮點。從銷量結構來看,校車主要集中在6~9米區間,市場份額約為85%。其中,6~7米校車銷售691輛,占41.83%;7~8米校車銷售409輛,占24.76%;8~9米銷售297輛,占17.98%。從企業表現來看,宇通客車銷售667輛列第一,東風客車銷售194輛列第二,長安客車銷售182輛列第三。
而談到中國市場的校車需求量,目前的狀況可謂“眾說紛壇”。佘振清認為,校車需求量在100萬輛左右基本可信。原因一,如果按照美國目前的運營數據來測算,我國的校車需求量為106萬輛;原因二,根據部分企業的市場調研,國內每個縣的校車需求量約在300~500輛,全國約有2800個縣市,這樣算下來全國校車的總需求量約在100萬~150萬輛。
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在首屆中國校車發展研討會上也表示,目前中國有9000萬名學生兒童需要乘坐校車,專業校車的市場容量將超過100萬輛,每年的更新需求也將達到15萬輛。
如果每輛校車價格以中間值30萬元來計算,乘以100萬輛,那么得出的數據是3000億元,加上保養維修及其他費用,這樣全國校車市場總規模將不會低于4000億元,這對各校車生產、運營企業來說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逐步釋放——擴大試點 逐步
更新現有營運校車
雖然國內校車需求量很大,市場規模也頗為誘人,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的校車市場還不成熟,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呈現爆發式增長,而是在未來10年或者20年逐步釋放出來。
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外界變量與不確定性因素都會影響校車的實際銷量,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標準的變化以及校車資金的解決都會影響到校車市場。
“校車市場也是政策性的市場,目前國家各種條例正在制定中,最關鍵的校車采購和運營也沒有確定方案。我們認為只有各種政策明朗以后,才知道需求是多少。目前從學生的保有量等推算100萬輛的市場需求不一定是真的需求,還是一個虛的數字。”宇通客車副總工程師吳曉光日前對媒體表示。
佘振清也表示,甘肅校車事故是校車市場“熱啟動”的催化劑。校車的市場空間很大,但不會一步到位,具體來看,校車需求的逐步釋放有如下幾條途徑:
第一,擴大試點范圍。他認為,目前國家確定的6個試點地區在覆蓋面上不夠,縱深上也不夠,試點結果的參考價值相對較小。“從覆蓋面來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選擇試點地區應有代表性;從縱深來看,大、中、小城市、農村、山區差別很大,應該有不同的校車配置方案。”佘振清說。
第二,逐步更新現有的運營校車。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在運校車已有28.5萬輛,其中只有10%是專業校車,至少有25萬輛需要在未來幾年內更新。
第三,地方政府積極推行校車新政。從遼寧寬甸到浙江德清,從上海崇明縣到山城重慶,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投入人力、物力,發展地域性校車,這將為校車市場的釋放提供最直接的支持。
此外,校車出口也不容忽視。“校車需求是從國外首先興起的,中國校車出口由來已久,比如,2008年中通向沙特出口1600輛校車,去年安凱又向沙特出口了800輛校車。隨著國內市場需求的放大,專業校車標準的進一步明確,產品的進一步規范,校車出口將會成為客車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佘振清說。
防止泛濫——設置準入門檻
查詢校車產品公告可知,目前已有40多家企業的近200種校車產品被列入公告。可以預見,隨著校車需求的逐步釋放,進入產品公告的校車企業和產品還會不斷增加。佘振清指出,這是校車帶給客車行業的一種機遇,卻也有導致校車泛濫的風險。
第一,給校車規范化管理帶來難度。“如果生產企業越來越多,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加上大家的技術實力、工藝水平、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將給校車的規范化管理帶來不小的難度。”佘振清說。
第二,為惡性競爭留下了隱患。他指出,安全是校車的重要指標,參與競爭的企業越多競爭就會越激烈,惡性競爭,不擇手段,很難避免出現以次充好、損害校車安全性能的情況發生。
第三,可能出現無法收拾的殘局。“客車行業由于競爭激烈,每年都有企業會退出市場,近10年來,倒閉的、轉行的、賣殼的、停產的客車企業已有近20家。企業說退就可以退,但是,賣到市場上的產品卻不可能緊跟著企業退出市場,于是,售后服務失去保證,配件供應也找不到渠道,怎么能夠保證校車的安全營運呢?要收拾這些殘局,國家和校車運營商都將付出高昂的代價。”佘振清解釋道。
佘振清表示,為了避免以上問題,國家應對校車生產企業設置一定的準入門檻,至少要在三個方面有所要求。
首先,校車生產企業應具備底盤生產資質,因為對于客車產品來說,底盤是安全的基本保障;其次,應具有省級及省級以上技術中心,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第三,客車企業年度銷量規模應高于2000輛,具備一定的售后服務能力。
“三個條件都具備可以劃為一類校車生產企業,三有其二為二類生產企業,三有其一應作為生產校車最基本的準入條件。”佘振清表示。
下一篇
宇通“綁架”校車新國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