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彭國軍 王珊 肖力元 劉華軍
編者按:湖南日報推出系列報道《衡南縣校聯體改革“三三五”工程、家校共育試點工作觀察》,今天推出第二期《走活資源這盤棋——衡南縣用心答好“城鄉教育優質均衡”之問》。
衡南縣校聯體改革“三三五”工程、家校共育試點工作觀察(二)
走活資源這盤棋
——衡南縣用心答好“城鄉教育優質均衡”之問
恢弘氣派的明禮樓、德禮樓、風雨操場、運動場,賞心悅目的校園綠化,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寬敞的教室、走廊,溫馨怡人的開放式書吧……9月1日,衡南縣三塘聯合學校芙蓉校區以嶄新的姿態,迎來了1300多名小學生入學。
“沒想到我們學校有一天會變得這么漂亮!”五一班的周嘉佳圍著校園轉了個圈,紅撲撲的小臉笑得格外燦爛。
芙蓉校區原名三塘完小,近年來由于城鎮化加快生源急劇增長,占地僅11畝的學校容納了1000多名學生,教室、活動場地嚴重不足,五六年級只能遷到周邊學校上課。
2019年12月,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芙蓉學校”落戶該校。省里投入1500萬元,縣里配套資金5200多萬元,按照好設計、好風格、好形象、好校長、好教師、好學生的“六好”目標,在原基礎上對學校進行改擴建,并在全縣范圍選聘校長和教師。如今,新學校占地面積43.33畝,總建筑面積12274.81平方米,可提供學位1350個,成了全縣名副其實的示范學校、精品學校。
△今年秋季開學的衡南縣芙蓉學校
芙蓉校區,是衡南縣推進校聯體改革“三三五”工程,優先教育投入的一個縮影。
投入“真金白銀”
托起“教育分量”
近年來,隨著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和更加注重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農村義務教育在基礎設施方面與城市義務教育的差距不斷縮小,但在師資力量、辦學經費、辦學規模效益和對優質生源、優秀師資的吸引力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教育“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衡南縣多管齊下,用“真金白銀”托起沉甸甸的“教育分量”。
提高教育經費,為鄉村學校“補短板”。2019年至2020年,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54億元,先后完成了26所鄉村學校改擴建工程,投入資金1.5億元,新建公辦幼兒園12所,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2700個,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學校。
搭上“智慧教育”快車,推動衡南教育“一座城”“一張網”“一體化”。投入5750萬元,建成高標準、高規格、高效率網絡校聯體,信息儲備全省同級最大,設備配置全市最優,實現現代化教學管理覆蓋全縣196所中小學校,數字網絡覆蓋全縣3267個班級,教學應用覆蓋全縣8800余名教師,學習運用覆蓋全縣12.3萬名學生,促進縣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打破機制藩籬
攪活一池春水
鄉村教師資源不足?衡南縣破除體制機制藩籬,積極探索中小學教職工“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聯合學校校長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大力實施線上名師示范引領,線下支教走教,促進優秀師資共享。2020年,全縣鄉鎮(街道)內教師交流任教422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到農村支教152 人,所有學校的教師均按生師比或班師比配備到位,實現代課教師“清零”。
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上到線下,越來越多好學校辦到家門口,越來越多的好老師借助支教走教送好課,城鄉教育差距在同步發展中日益縮小。
“剛來洲市校區時,感覺與主校區差距很大。現在,好多方面都慢慢走上了正軌。”三塘聯合學校主校區的羅新梅老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達30年,是衡南縣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領銜人。在洲市校區輪崗一年,她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精巧的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她組織學生們晨讀,改變了洲市校區“無早讀”的習慣,每天早晨,教室傳來瑯瑯讀書聲,學校的教風學風不斷向好。
“像羅老師這樣輪崗來的優秀教師,今年又新增了兩位。”洲市校區負責人華小敏欣喜地告訴我們,“實施校聯體改革‘三三五’工程后,學校硬件環境、師資力量、教學質量都有了很大改觀。今年通過‘校園懇談會’,又配備了3臺校車,解決了遠距離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學生逐漸‘回流’,今年秋季開學有360多名學生報到,比去年增加50多人。”
三塘聯合學校南甫校區,通過“學生不動、老師動”的走教方式,解決了音體美師資不足的問題,讓學生們的音體美素質在“走教”過程中“走”出了精彩。
茶市聯合學校,一年來共有20多名教師交流任教,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實現了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向陽聯合學校,成立了9個教研組,統一課程安排,統一作息時間、統一開展教研教改工作,成效明顯。聯合學校主校區去年教育質量評價由原來的27位上升到第9位;向陽小學校區在全縣小學教育質量評價中排名第一位……
老師動起來,資源活起來,教育穩下來。
通過“三三五”工程的實施,全縣教育呈現出優質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農村學校全面改薄“20條底線”達標工作全面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全部消除,帶動了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上升。
省委副書記烏蘭作出批示,要求“把衡南縣城鄉‘校聯體’改革、瀘溪縣教育改革的成功之處綜合考量、互為補充,對全省城鄉教育一體化提出可供推廣的模式加以推進”,并在全省基礎教育現場會上點名表揚衡南教育改革經驗。衡南教育改革“三三五”工程經驗先后得到新華社《高管信息·湖南》、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報、《湖南日報》等權威媒體專題推介。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