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沈大雷 邵小武
今年中秋前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心小學校長周月萍站在校門口,邊和學生們說著祝福的話,邊看著他們喜滋滋地登上7輛嶄新的“大鼻子”校車,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新學期,學校校車全部更換為國標校車,再也不用為400多個孩子的上學擔驚受怕了。”
從去年9月開始,武進區陸續組建了4家校車服務公司,到今年上半年,該區267輛校車全部采取了“公司化運營 規范化管理”的運營管理模式,1.8萬名中小學生坐上了安全舒適的校車。
武進區有各級各類學校150所,在校生近20萬人。由于教育資源加速整合、集聚,部分被撤并校的學生上學路途較遠,需要機動車輛接送上下學,校車問題成為制約教育持續科學發展的瓶頸。
回憶前幾年的情景,武進區教育局局長朱建康說:“截至2011年12月,武進區共有‘校車’426輛,均為個人所有、自主管理的社會車輛,這些車大多車況較差,駕駛員資質參差不齊,超載、超速是普遍現象,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武進區去年開展“問政面對面”活動,校車安全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焦點。
2010年,武進區教育局曾設想過采用校車公交化運作的方案,把學生接送納入公共交通范疇,并在該區奔牛初中進行了試點。然而,受公交線路劃定、公交車性質與學生接送匹配程度,以及沒有專門的公交公司來組織實施等客觀原因的限制,這項校車改革方案被迫放棄。
“破解校車問題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武進區委書記周斌、區長臧建中隨即到區教育局調研,協調解決校車規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很快,由區政府牽頭,包括區政府辦、教育局、交通局、物價局等多個部門的校車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校車規范管理工作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
“必須要把校車安全管理的規定要求,與我區歷史形成的社會個體私有車輛為主接送學生的客觀實際聯系起來。”武進區教育局紀委書記錢建忠說,從2012年9月開始,武進區教育局決定由政府主導,社會車輛車主參與,在全區分片組建4家校車服務公司,嘗試校車“公司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模式。
錢建忠將這一做法稱為“招安”。“我們從原有接送車輛的車主中擇優推選產生公司法人,經工商注冊成立校車服務公司,把該片區公辦校車和社會個體私有車輛以簽訂安全管理協議的形式統一納入公司管理。”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則是制定“游戲規則”,包括嚴格車輛和駕駛員的準入條件、所有車輛必須安裝GPS并接入公司管理平臺和公安機關監控平臺、每家校車服務公司交納100萬元風險資金到區財政專用賬戶、每輛校車必須購買每個座位50萬元的承運人責任險等。
武進區還落實1400多萬元專項資金,對校車運營線路的防撞護欄等交通安全設施統一進行了增設。
校車的標準和安全系數提高了,運營成本“水漲船高”。如何既保證校車公司的運營積極性,又不增加家長負擔?武進區啟動了校車運行成本核價,考慮適當的利潤,在維持學生個人交費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根據差額擬定財政補貼標準。據了解,武進區今年計劃投入1500萬元補貼校車運營。“我們基本保證家長花的錢不增加,超出的部分由政府補貼。今后,政府的投入會越來越多,最終達到2000萬。” 錢建忠說。
這一新政受到了校車司機們的歡迎。査師傅已經開了11年“校車”,用他自己的話說,以前那是“客串”。“坦白說,過去不拉學生的時候,我們常順帶拉一些私活兒,也確實存在超載情況。”如今,查師傅和他以前的“同行”都換上了統一的制服,接受校車公司管理,成為名副其實的校車司機。
“以前坐的車看著就嚇人,只能祈禱別出事。換了新校車,我們家長也吃了定心丸。”陸先生是橫山橋五一村的居民,他家距離學校5公里左右,“我們村委還幫所有家長付了車費,我們一分錢也不用掏。”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與磨合,具有武進特色的校車運營管理模式基本成型,昔日‘老大難’的校車問題,如今已成為一項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朱建康說,“今后,我們還要增加投入,爭取到2014年底,將全區校車全部更換為國標校車。”
《中國教育報》2013年10月15日第8版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