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作者:未知
為規范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準入管理,維護專用校車產品市場競爭秩序,保證專用校車生產一致性,提高專用校車產品安全性能。近日,工信部制定了《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簡稱《規則》),8月1日起施行。
根據規則,專用校車產品準入條件包括:專用校車產品符合安全、環保、節能、防盜等有關標準和規定;專用校車產品經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專用校車產品未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改裝類生產企業生產的專用校車產品,應當采用已考核合格的整車生產企業提供的底盤產品。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工信部設置準入門檻之后,那些獲得校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更容易形成規模優勢,但準入門檻有所放寬,可能加劇校車市場的競爭。
準入門檻降低
隨著去年晚些時候一連串的校車事故造成多起重大傷亡事件,校車和校車安全成了舉世矚目的問題。
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近來,一些地方連續出現令人痛心疾首的重大校車安全事故。這件事情提起來,我心里也很不安。校車安全必須引起各地、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規則》明確,申請專用校車生產企業準入的,需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必要的生產能力和條件,并有同類客車的生產業績。即申請企業前三年客車(含底盤)產銷量累計不低于3000輛,或大中型客車(含底盤)產銷量累計不低于1000輛。工信部將對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實行動態監督管理。如果企業不能持續滿足以上條件,將被工信部暫停生產資質。同時,《規則》也明確了專用校車產品的準入條件。
業內人士分析,自去年11月底校車事件發生之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強調關注校車交通安全工作,今年4月份《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獲通過,5月上旬校車安全國標正式實施,政策逐漸加碼催生了需求的快速釋放,2012年校車需求量至少在3萬輛以上,工信部發布的校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對于上市公司校車市場的鞏固是有利的。
但據一位全程參與了校車準入標準討論的車企人士認為,討論中有關車企應具備獨立的地盤開發能力、限定整車生產企業進行校車生產等條件在《規則》中被完全放棄。校車準入門檻被降低,校車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校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大型客車,載客數量多、安全標準高,這是國際上校車的主流產品,根據《規則》的要求,這次能入圍的中國中大型客車生產企業大約在15家左右;而最終出臺的《規則》確定輕型客車‘3年累計產銷量達到3000輛’,能滿足這個標準的企業有80多家。”上汽集團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
工信部表示,將對專用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實行動態監督管理。如果企業不能持續滿足以上條件,將被工信部暫停其生產資質。
商用車市場波瀾再起
《規則》與今年4月出臺的《校車安全條例》被視為開啟數千億校車市場的鑰匙。
“目前,校車適用的人口大約在3億人,校車市場整體產值在4000億元左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有形汽車分會會長蘇暉說。
不過蘇暉同時也表示,“由于財政補貼政策沒有出臺,校車市場的釋放需要5年~10年的時間,未來兩年不會出現大幅井噴的情況。”
事實上,規范中的校車市場讓更多的生產企業看到商機并奮力進入,商用車市場掀起另一場競爭狂潮。
目前,國內具有生產客車資質的企業數量在98家左右,但前十家企業占據市場65%以上份額,其中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和宇通客車等占據半壁江山。
宇通、五菱、江淮、上汽大通等生產企業自不必說,而美國校車生產企業納威司達等校車市場的“正規軍”也蓄勢進入國內校車市場。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納入統計的50家客車企業中有21家從事校車銷售,一季度國內累計銷售校車6489輛,占客車總銷量的12.5%。
鑒于《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已實施,目前很多校車生產企業都在對產品進行改進,以重新申請新的校車產品公告目錄。宇通、金龍和上汽大通相關負責人都表示,自身生產的校車在安全標準方面均達到新國標,只需在尺寸和配置做微調。
上汽大通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充分準備,在國家規定的18項基礎上又增加了4項,即先碰、后碰、側碰、翻滾,遠高于國家標準,以保證產品售出以后100%樹立起良好的口碑。而宇通計劃投資28億元專門造一個校車工廠,今年年底將開發100多個校車產品。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