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袁桂林
從我國校車運營和發展的歷史來看,由于發展起步晚,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致使校車在運營過程中出現事故多發、運營混亂等問題。僅僅從2010年10月一2011年9 月一年間公開報道的嚴重的校車事故就有22起,造成至少41名學生死亡、超過130名學生不同程度受傷。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發生事故的多為“山寨校車”,車體本身不達標導致事故多發。
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學校,基本是利用普通的客車承載兒童,甚至在些農村地區,農用二輪車、拖拉機和報廢車輛等成為營運學生上下學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我國,每天有數百萬的學生乘坐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車上下學,因車體不達標而引發的校車事故便比比皆是。
2.普遍超載導致事故嚴重。
農村學生對校車需求較大,“黑校車”和“超載校車”多集中于城鄉結介部和農村地區等。其原囚,是因為撤鄉并鎮帶來學區及學校布局調整,學區服務覆蓋而加大,導致部分學生路途偏遠必須乘車,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同時,為爭奪生源,部分城鄉民辦幼兒園主動出車接送學生。
目前正在運營的校車,不僅符合標準的微乎其微,而且數量嚴重不足,尤其在大部分農村地區,超載現象無處不在。以陜西省銅川市紅土鎮為例,全鎮只有所中學,學生們大都在學校寄宿,周末回家般都是搭載校門日的客運小面包車,孩子們只能硬擠著回家,一輛只能乘坐7人的昌河面包拉了17名學生。紅土鎮的現象在我國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34座的校車擠118個孩子”、"19個座位的客車搭載76名小學生和學前兒童”等等的報道隨處叫見,在這種情況下,能保障孩子的安全狀況嗎?
3.司機素質較低導致校車事故頻發。
目前,由于大部分校車是社會車輛,司機沒有校車運營的專門要求,違章駕駛、缺乏責任意識等現象突出。因此發生交通事故的現象在全國頻發。
4.校車運營混亂、監管不力。
在校車管理上,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門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實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負責。然而,共同管理、共同負責最大的弊端就是無人管理、無人負責,缺乏責任主體,從而造成管理結構松散、溝通環節繁多、管理效率不高、責任主體不明等問題。
5.校車經營長期“入不敷出”,買車養車成本高。
“目前校車是‘買得起、養不起’,這才是學校不買校車的最大原因。”李弢說。他詳細地算了筆“校車賬”:一輛公交車可以全天運營,但校車在正常8小時工作時間是封存的,只有在上下學時開動。而且送完孩子上學,回程跑的就是空車了。“周六日不上學,‘五一’、國慶長假不上學,更不要說算上幾個月的寒暑假,都要花錢養著空置的校車和司機,運營成本非常高,可以說沒法盈利。”民辦學校沒有政府財力支持,各項支出都是靠學生的學費和投資方投入,本已不寬綽,而在接送學生的校車方面,更是長期“入不敷出”。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