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校車車禍發生之后,有網友發起了一個投票——“你覺得美國的樹結實嗎?傳說中,美國的校車比裝甲車結實,那么美國的樹……”附圖為一張美國校車撞到樹上的照片。
如果不諳熟網絡辯論的“套路”,你搞不明白中國的校車慘禍,跟這張美國照片有什么關系。而輿論空間里這種辯論壓倒辯論內容,“站隊”代替說理的意氣之爭,并不罕見。這并不利于中國凝聚進步的動力。
早在2009年《中國青年報》、央視等就報道過中國校車隱患的問題。作為“他山之石”媒體近年來多次介紹過美國校車的安全設計、制度規范,希望加大校車的投入。甚至兩會上,周洪宇代表的“關于實施全國校車安全工程的議案”中也專門附錄了《美國校車安全概覽》。
然而“美國校車”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走形”:有的是因為大規模傳播必然伴生的“添油加醋”,比如曾有悍馬軍車被校車撞殘的事,被演義成“美國校車比裝甲車還結實”;有的則是出于中美兩國差異的誤解,比如美國校車是“公車”還是“公共車輛”……反正,美國校車作為一種“對比”,有意無意被“拔高”了。
“美國神話”似乎讓一些人“不高興”。就在事故發生的當天晚上,有網友貼出“美國校車”車禍的系列照片。但馬上有網友反駁“照片有貓膩”:有的是租用的大巴,不是“校車”; 有的“慘禍”根本沒有死人……這拉開了口水戰的序幕。
接著,有“意見領袖”稱:中國所有的媒體都因沾上“美國校車”而發表愚蠢(原文為SB)言論,好像校車必須換成悍馬,誰能證明美國校車從來沒出事?甘肅車禍緣于違規駕駛和超載5倍,所以,校車安全的前提是交通安全,否則悍馬校車也會成馬路殺手。更有在美國生活的網友助拳力挺:美國不會給像甘肅車禍中這種私立幼兒園,配備由納稅人負擔的校車。另一方則拿出統計數據:1998-2008十年內美國校車司機及乘客只死亡了118人,安全水平就是高。
網上論戰涇渭分明,直到有人搞起無厘頭的投票——“你覺得美國的樹結實嗎?”踢爆了討論。中國校車安全的討論,焦點問題居然是美國校車有沒有出過車禍!這是一種悲哀。
任何公共事務都會有分歧。“君子和而不同”,爭論的宗旨應是促進中國兒童的安全。目前網絡爭論中,黨同伐異、抱團助拳的問題卻很嚴重:不論觀點,先要“站隊”;不惜對不同觀點斷章取義,指鹿為馬,乃至“對人不對事”。比如加大教育投入與嚴管校車運營,本來就沒有矛盾,卻被爭了個你死我活。有的甚至擎出大王旗,以“崇高”的理由讓對手噤聲。這種碎片化的輿論空間,無助于國人凝聚前進的共識,形成共同愿景,反而會造成無意義的社會沖突。
在中國教育在諸多領域投入不足的當下,以美國的高標準為鏡鑒,是有積極意義的。既沒必要妄自菲薄,也需要看到差距所在。一位哲學教授曾剖析過“偏見比無知更可怕”這句話:認識過程不可能排除“偏見”;總是在“偏見”的基礎上發展認識;現在看是正確的東西,以后看可能還算是“偏見”……對于美國校車,國人認識也是有發展的:從無知到“神話”,再看到美國校車的不足……這種“偏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別人臉上的雀斑東施效顰;或者,以別人的雀斑為自己的蓬頭垢面找借口:不思前進,反以為超脫;明明偏執,反以為見識超人。
中國與美國的地理環境、學校分布等條件千差萬別,中國的安全校車制度當然不可能照搬外國,且在短期內也無法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應該成為共識。另一個共識應該是,中國教育在不少領域存在欠賬,校車作為諸多選項之一,如能成為教育投入的增長點,利國利民。至于以什么機制,務實地解決校車問題——是政府全包,官助商辦,還是購買服務等等——這才是有意義的討論。
下一篇: 校車特權是對孩子的特殊保護
中國校車網[www.rxwzzj.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