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校 漫畫作者 李法明
近日,有媒體以《一所70年老校的撤并之路》為題報道了江蘇豐縣張后屯校車悲劇與盲目的撤點并校有深層關聯。張后屯小學是一所有著70多年歷史的老學校,2009年被撤并。一些家長抱怨說,去鎮里上學交通很不便利,學校沒有校車,孩子們只能坐社會車輛。學校也有食堂,中午不管飯,孩子們中午放學后就被學校趕出了校門,只能到附近的居民辦的小飯桌去吃飯。
如果不是校車悲劇連續發生,我們不可能如此認真的反思撤點并校,不會意識到“校車悲劇”與狂熱失智的撤點并校關系密切。
所謂“撤點并校”,是指自90年代末已經存在、2001年正式開始的一場對全國農村中小學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就是大量撤銷農村原有的中小學,使學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鎮學校。啟動這項改革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文件指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而且還強調了小學合并要“適當合并”、“ 就近入學”。
可看看基層執行情況,因為撤點并校可以讓地方財政節省大量教育投入,因此,短時間內,撤點并校成了中國教育發展的一種轟轟烈烈的大趨勢。有數據為證,1997年的全國農村小學數為512993所,到了2009年,則劇減為234157所,一共減少了278836所;2007年的全國小學數為628840所,到了2009年,則劇減為280184 所,一共減少了348656所。“每天減少64所農村小學”。
錢倒是真的省下來了,可教育負面效應卻逐漸浮出水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交通問題。因為節省下來的錢,沒有用到教育條件的改善上,使得很多孩子上學長途跋涉,沒有校車,家長只能讓孩子坐拖拉機,或者家長集中拼車。而這些所謂的校車當然多是“問題車”。所以,就算是《校車安全條例》能得到貫徹實施,如果對盲目的撤點并校不進行認真整頓、整改、補缺,校車安全隱患還將存在。
當初撤點并校的理由就是優化資源。真的做到了優化了嗎?非也。因為優秀教育資源不僅僅是要看成績,更要看智力以外的道德養成、心理養成以及快樂養成。可小學、初中的孩子正需要親情和家庭溫暖,現在,卻連吃飯的地方都不能保障,整天在街上吃飯。還有學習時間不能保證,班額過大,教師沒精力過問,這種資源還是優秀的嗎?
盲目的撤點并校還造成教育財政和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規定:“調整后的校舍等資產要保證用于發展教育事業”,但很多騰空后的校園卻一直處在閑置和廢棄狀態,而政府卻又花大錢建造新的校園和校舍,造成雙重浪費。有的地方還“加重農民負擔,學生輟學率上升”、“加速農村的解體和鄉土文化的凋零”等。此外,一些歷史悠久的鄉鎮學校被嶄新的鋼筋水泥校舍取代,扼殺了大量優秀的教育文化和校園人文精神。
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對“合并潮”進行實事求是的評估,結合群眾意見,立足本地情況,符合條件的,給予放行;不符合條件的,則要求“重新并回去”,滿足孩子們“就近入學”愿望。
下一篇: 校車安全的前提是遵守交通法規
中國校車網[www.rxwzzj.com]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校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