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志勇
校車目前仍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因為中小學生是社會的未來,也是社會的弱者,更需要得到社會的幫助與關愛。
然而,2011年接連發生的多起校車事故,讓校車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其中,校車采購到底是政府買單還是社會企業買單,觀點紛紜,爭論不休。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地區是實行政府買單。比如,浙江湖州德清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
德清縣共有豪華校車79輛,用于專門接送5600名12歲以下的小學生,這些學生大多都是農村孩子,還有一小部分居住較遠的縣城農民工子弟。
德清縣校車工程共計投入資金2000萬元。目前委托一家永安學生交通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管理。
德清縣財政收入2010年是34.5億元,每年還要拿出400萬元來補貼校車運營。
那么,德清縣的案例能否在全國推廣呢?據稱,浙江省已經決定在全省推廣校車使用。
政府買單,市場運營,政府補貼的模式固然不錯,但是,這種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這種模式需要當地政府有較強的財政實力。顯然,德清縣的經濟實力是全國許多縣市所不能具備的。
且不說一開始拿出這么多的購車款,就是每年的400萬元的補貼也不是許多縣市所能夠仰望的。
如果強迫政府買單,將德清縣模式在全國推廣的話,那么會產生一個問題:許多縣級政府財政被迫拆東墻補西墻,從而影響到其他方面的投入。甚至根本就沒有東墻可拆。
因為,全國許多縣的財政收入仍然是吃飯財政,不說公務員工資,一直成為熱點的教師人員的工資發放都成為問題,你讓這些縣如何保證校車的采購呢?
據統計,全國貧困縣多大數百個,這些貧困縣的校車如何保證呢?
即使對這些貧困縣的校車由中央財政補貼,那么每年校車的運營費用由誰去補貼呢?
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劉慧勇測算發現,全國1億學生,每40人坐一個校車,按照40萬標準(或者20人一個校車),全國購買250萬輛(或者需要500萬輛,以每輛車售價20萬元計算),全國需要1萬億資金,。
1萬億是什么概念?2009年中國政府對于經濟的財政刺激政策的總投入是4萬億元。
中國的民間資本非常雄厚,完全可以讓民間資本來進入這個市場,甚至可以設置校車慈善基金來統一安排校車運營。
建設校車運營系統,最好的方式就是市場方式。市場方式就是發揮市場的力量,實現一縣一策,多種方式采購,專業服務公司運營,財政適當補貼,個人適當付費。
這種方式還可以杜絕校車采購中的尋租現象,讓財政資金運營更有效率。
所謂的校車問題是由2011年的校車事故頻發而引出。其實,我們最終的目標是什么?是保證學生的安全。那么學生的上下學的安全問題不一定要由校車的統一配置來解決。
校車安全問題是怎么發生的?
超載是一個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校車沒有按照嚴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來行駛和運營,更沒有相應的監管機構來規范。
校車問題是隨著中國汽車社會的迅速膨脹而引發。汽車社會擁有量的迅速增加,以及一些學生家長出于學生舒適、安全的目的,產生了通過校車接送學生的市場需求,同時,一些擁有車輛的人員和機構開始意識到這個市場的存在而進入這個市場。
當前的校車運輸系統是分散的,多種方式并存。有些是個體運營,有些是機構運營,有些是政府運營。而校車的配置也五花八門,有轎車,有面包,有大巴。而這些車輛的狀況也各異。
這樣在沒有相關監督部門規范的情況下,就產生了校車運輸危險因素。
危險來源最主要的是許多校車運營人員沒有經過培訓,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因此,就容易產生交通事故。
其實,目前對于校車安全的討論更多集中在發生事故的時候,校車安全的問題。
但是,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如何避免校車發生事故。
可以想見,無論多么安全的校車,如果不嚴格按照交通法規行駛,總會存在更高的事故發生的概率。
因此,我們應該將校車問題集中的管理上,而不是誰來購買校車、以及校車標準如何制定等問題上。
上一篇
中國科學報:“亢奮”的校車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