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翟 峰
《經濟日報》2月28日刊發(fā)了《車企競逐校車技術新標桿》,談到校車展上“長鼻校車”出鏡率很高,認為較長的發(fā)動機設計可以在正面碰撞中起到緩沖作用,增加駕駛員及前排乘客的生存幾率。
近期,就“長鼻子校車”是否適合偏遠農村道路,筆者在四川山區(qū)作了一次調查。“長鼻子校車”在城市道路行駛安全系數(shù)高,但很難適應農村的山路,在山區(qū)推廣不切實際。與之相比,更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改善山區(qū)孩子的寄宿條件。
由于地勢復雜,四川農村尚有10%左右的山區(qū)難于通路。已建山區(qū)公路中,仍有25%左右的道路受崎嶇坡陡、彎多道窄的山勢所限,車身較長、體型較大的“長鼻子校車”掉頭慢、錯車難,極易導致校車事故的發(fā)生;體型稍大的國產校車或公交車,在這樣的路況條件下同樣難于暢行。
此外,四川偏遠山區(qū)農民居住地一般都較為分散,如川北不少地方相隔數(shù)十里才有幾戶或十幾戶人家,加之近幾年因整合農村教育資源合并了不少學校,不少山區(qū)孩子上學之路更加遙遠。而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帶孩子到城里上學,農村生源不斷減少,造成“撤點并校”現(xiàn)象,使校車接送成為必需。由于資金困難,學校所能配備的標準“長鼻子校車”數(shù)量有限,很難將所有居住分散的學生都顧及到。
筆者建議,一是由政府統(tǒng)籌有關方面盡快設計、研制更適宜在包括山區(qū)在內的大多農村地區(qū)推行的安全校車。只有行駛方便、安全性能強、適宜農村復雜路況的小車才能更好地保障農村學生人身安全;二是針對地域偏遠、路況條件極差、學生居住分散的山區(qū)學校,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加強學?;A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改善學校的校舍條件,減少農村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的勞頓。改善偏遠山區(qū)孩子的寄宿條件,真正為山區(qū)農村孩子教育問題、安全問題做實事。
四川廣元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翟 峰
上一篇
代表委員聚焦校車安全
下一篇
兩會快評:推廣校車不是唯一選擇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