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商用汽車新聞
作者:未知
歷時4個多月的緊急部署、起草和論證,國務院于4月10日正式公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總共62條,分為學校和校車服務提供者、校車使用許可、校車駕駛人、校車通行安全、校車乘車安全、法律責任等8個章節。
從《條例》內容來看,較早前的《校車安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有著較大區別。盡管《條例》明確了國務院相關部門的分工,也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的分工有了明確劃分,但對政府各部門的具體責任分配沒有進一步明確。此外,《條例》并未將高中學生上下學納入校車服務范圍,幼兒入園也以保障幼兒就近入園和由家長接送為原則。巧合的是,《條例》公布前一日,也就是4月9日下午,廣東陽春發生一起校車撞貨車的交通事故,該事故導致幼兒園學生2死15傷。玩笑地問一句:《條例》是否該“回爐”再做權衡?
專家:有推避責任之嫌
國務院公布《條例》本是一件利民、利社會的好事,各方輿論卻各執一詞。有學校認為《條例》出臺,學校對校車公司的監督將“有據可循”;有運營方認為,“《條例》出臺,讓我們看到了校車運營合法化的希望”。當然,也有專家從《條例》看到了政府在規避責任。
“政府只是在就近上學、利用公共交通困難的情況下,才承諾保障為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提供校車服務,這與多數人的期望相差很大。”重慶交通大學教授王健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政府并未明確各方責任,如第一章第四條中的表述,國務院教育、公安、交通運輸以及工業和信息化、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規定,負責校車安全管理的有關工作。國務院教育、公安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校車安全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校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這部分內容只有分工,沒有責任分配,同樣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王健表示,制定《條例》之初,教育專家袁桂林教授梳理出六大基本思路:一是保障學生就近入學;二是縣級以上政府負總責;三是派專人隨車照管學生;四是對駕駛員要求更嚴格;五是賦予校車優先權;六是明確法律責任。“整體上仍看不到由這些思路所構成的校車安全制度框架,而是各種各樣的具體規定。”
“《條例》第八章第六十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幼兒園布局,方便幼兒就近入園,實際上就是將幼兒園排除在校車服務范圍之外。”某客車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經濟因素制約,運營校車需要投入大部分資金,為了盡量減少財政支出,政府有意將幼兒園和高中生排除在校車服務范圍之外。
“所以,包括政府職能責任分配在內,《條例》多處規定均能看出政府在規避責任。”王健告訴記者。
運營方:未能解決實際矛盾
河北石家莊裕翔客運有限公司辦公室馬主任曾就校車運營問題倒過苦水,如今《條例》公布,與他的期待有多少出入?作為運營方,審批難、營運難是繞不開的兩大難題。校車營運方在期待《條例》出臺的同時,也希望《條例》切實能解決校車運營方的困難。然而,讓它們始料不及的是,《條例》沒能將優惠落到實處。
“《條例》剛出來,我們也看過,目前公司處在等待階段。”馬主任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他們等的就是地方細則出臺。
馬主任表示,相比《征求意見稿》,《條例》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審批制度等方面都給予了希望。“實事求是地講,單純依靠運營方真的很困難,公司建議校車運營能夠得到政府、教育部門、學生家長和相關監管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同樣也需要各方共同負起責任。”馬主任表示:“如今國家出臺的《條例》同樣要求各方共負責任。但個人感覺《條例》更趨向是一個框架性文件,沒有具體細則。”
所以,馬主任希望各省、市應盡快出臺適應本地的相關政策,才能有針對性地扶持校車行業。“例如購買校車,之前聽說河北省政府有意投資,而非企業獨立承擔。另外,《條例》并未將幼兒園和高中生納入校車服務范圍,就石家莊而言,小學生使用校車的需求并不大,主要集中在幼兒園。所以,各省、市政府在制定細節方面,可能還要根據情況逐步完善。”馬主任表示,單看《條例》內容,確實沒有解決多少實際問題。
“《條例》我們也看過了,同樣是在等待相關細則的出臺。”北京美華彩苑外國語幼兒園園長聶羽彤表示:“如關于上牌照等一些相關問題,如何上報資料、上報哪些材料等,我們還在關注。”
企業:校車將成增長點
對校車企業而言,《條例》帶來的最大影響便是校車將成為又一個增長點。中通客車品牌文化部部長李篤生說道:“從國家層面來看,《條例》肯定是一個框架性文件,后期執行過程中,才會明確牽頭部門和相應管理結構。另外,站在整車企業角度,也更加明確校車將是今后客車行業的一個增長點。”
某客車企業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認可:“《條例》肯定會給校車市場帶來量的增長,但不可能達到早期的業內預期。”
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依據有3個。一是校車服務不包含幼兒園和高中生,從前段時間發生的校車事故分析,小學生和幼兒園對校車的需求較為明顯,但如今幼兒園不鼓勵配備校車,也就是說將責任轉嫁給幼兒園,勢必會影響校車市場;二是今后校車將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貧困山區使用,這部分地區需要國家撥款,但撥款數額卻沒有明確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并沒有太大實力給予實際財政補貼,屆時財政補貼將落到各省、市、縣級政府身上;三是假設縣級以上單位購買校車,購車經費解決了,運營費用又該如何補給呢?其中還涉及一個問題,貧困縣依然較多,導致購車需求多集中在富裕地區,同樣會影響校車銷量。”
上一篇
校車不是保障學生安全的唯一路徑
下一篇
校車困境: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