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天津網
作者:網絡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評論員 龍小梅 “太不公平了,為什么只有公務員和老師的子女才可以乘坐校車,那可是納稅人的錢吶!”深圳龍華中心小學一位家長稱學校有校車接送學生,但乘坐校車的都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老師的子女。為什么只有部分孩子可以享受特權?對此,學校辦公室主任表示“因為公務員平時比較忙”(據《晶報》)。
同住一個小區的兩個孩子,只因父母的工作有差別,一個能坐校車,一個只能由爺爺接送。難怪網友們鳴不平:坐校車也要“拼爹”?而事后,學校辦公室主任的回應則更是牽強:在政府工作的公務員、職員比較忙,言下之意是其他職業的工作人員就不忙了?學校統計過每位學生家長的實際上下班時間?
校車,即便是在東部沿海城市,也是一種稀缺資源,財政沒有足夠的力量為每一個學校配齊校車。但對每一所公立學校來說,由財政撥款購買的校車,即屬于公共資源,不是私產,也不是特權,每一個在此就讀的孩子都有使用權。只有部分孩子能享受這項權利,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有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校車座位就這么多,擺明了大多數孩子是坐不上的,應該怎樣分配這些座位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段時間東莞一所小學的做法倒是有可取之處:這所小學在擴招以后宿舍床位不夠用,無奈之下學校選擇用搖號分配有限的資源——150多個午托的名額,誰搖到號,誰就留下午休,沒搖到,就將孩子接回家午休。雖然很多家長抱怨頭都大了,但試想,如果這個小學也是按照學生父母認不認識校長、有沒有關系、是不是在政府部門工作來分配有限的床位,會激起多少不滿?公平,該如何是好?絕對是門學問。哈佛大學政府系講座教授用了12堂課來講授。回到校車問題上,如果座位足夠,一個小區或校車行駛沿途的學生完全可以接送,如果座位不夠,那么搖號抽簽或輪流乘坐,都不失為一種辦法。
培養學生的公平意識、平等精神是學校教育的題中之義,實現此目標,不能只是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書本,暗地里卻讓部分孩子享受特權。還是那句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今日種下的是公平的種子還是特權的胚芽,都將在日后不斷生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