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德州晚報
作者:姜碩
媒體近日報道,沈陽市于洪區發生校車補貼被冒領事件。16輛校車實有座位228個,向教育部門申報補貼時,座位數卻變成了536個,以此多冒領財政補貼近10萬元。盡管目前于洪區教育局已經責成涉案的校車公司加強整改,返還多領的補貼款。但此事暴露出的問題,不僅是校車公司的弄虛作假。
當地規定,每臺校車都要經過教育、公安、學校、交通等6個部門蓋章審核,但6個公章都沒能阻止明目張膽的造假,其性質已經超過財政資金的靡費,從中暴露的校車管理混亂令人擔憂。
首先需要查清,此事究竟是當地教育部門所稱“疏忽大意”,還是存在蓄意作假、暗箱操作。即使真的是疏忽,6個部門同時疏忽,也表明當地校車管理存在“九龍治水”、無人真正負責的情況。
冒領補貼一事系當地車主舉報,為何校車管理部門沒能主動發現?當地的校車管理,還存在其他問題嗎?當地管不好資金,能管得好校車的運行和安全嗎?
2012年,《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通過實施標志著我國校車制度的初步建立。近幾年,不少地方政府的確開始投入資金,或直接為學校購買校車或為社會化的校車公司提供補貼。但地方政府舍得為校車花錢,只是走了校車從無到有的第一步,重點還在后面,即日常的運營管理。不少地方的校車運營管理還遠沒到讓人放心的地步。
這警示我們,現在比有沒有校車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怎么管好校車?!?a class='innerLink'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rxwzzj.com/z/xiaocheanqua/'>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在具體運營管理方面只做了原則性的規定,各地基本都是自行制定規則并自行監督。這是校車在實際運行中亂象叢生的原因之一。
財政補貼的損失只是最輕微的一面,如果不亡羊補牢,也許會埋下其他嚴重隱患。有必要結合這些試點地區的經驗,各地盡快建立細化的校車管理和監督制度。
下一篇
補貼已追繳 調查正進行(回應)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