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濤
16輛校車實有座位228個,向教育部門申報補貼時,座位數卻變成了536個,以此多冒領財政補貼近10萬元。據媒體報道,沈陽市于洪區相關部門正在對這起冒領財政補貼事件調查追責。
從常識來說,核準校車實有座位數并不難,可校車公司稱“把數字粘貼錯了”,教育部門稱“疏忽大意”,如此狡辯很讓人痛恨。在現實國情中,誰都知道“蓋章”最難,然而有人卻“過關斬將”把教育、運輸、交管、公安等部門的6個紅章給湊齊了,輕而易舉地成功冒領校車補貼。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常常提出健全制度、加強監管,這自然是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建設。冒領校車補貼,且不說背后是否有暗箱操作和貓兒膩,看似表面上不過是為了點兒錢。但6個公章“失守”,意味著在校車這個關乎孩子安全的問題上,我們仍缺乏必要的警惕。如果我們連校車座位數都無法弄明白,那事關校車安全的方方面面同樣面臨著“失守”的危險。
畢竟,孩子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絕對的弱勢群體。為了保障孩子安全成長,所有制度設計的重要原則就是“為孩子讓路”,這也是世界各國普遍恪守的社會道義和價值倫理。各個國家也都在相關法律和政策中特別強調對孩子權益的重點保護。比如,在校車問題上,美國明文規定,校車的安全指數要遠遠高于其他普通車輛,而且對校車運營機構的資歷核查與安全監管極為嚴格。
但冒領校車補貼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僅僅依靠條文無法保護孩子的安全。根據當地規定,每輛校車都要經過6個部門蓋章審核,然而這個審批鏈條卻集體“失明”了。這種“失明”并不完全是制度和監管問題,有時候是來自人心的“惡”放縱了制度的彈性,制度的籠子經不住人心的腐蝕。更何況,制度和監管百密總有一疏,在制度和監管所無法達到的地方,需要人的道義去彌補。
同時,在孩子面前,給予足夠的關愛和保護,這是各級行政部門應該悉心守護并踐行的執法道義。《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出臺,基本初衷和宗旨就是要給孩子特別的“照顧”,其中流淌的是帶著溫度的關愛和道義。從甘肅正寧校車事件開始,我們猛然覺醒,隨后出臺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在國家立法層面賦予校車更多“特權”。然而,校車補貼冒領事件提醒我們,仍有許多人在孩子的生命安全上顯得如此草率,隨意地蓋下公章,他們本應秉承的執法道義去哪兒了?
其實,政府不僅需要在孩子的校車、食品、校舍等問題上“關愛有加”,在對孩子的行政瀆職問題上也必須“加倍懲罰”,而這同樣是執法道義的一部分。這里潛在的法制倫理是,針對孩子的職務瀆職比其他性質的職務瀆職更不可饒恕。因此,除了刑事犯罪,法律還應該關注面對孩子的各種隱性的、變著花樣的職務瀆職,并將其納入法制懲處的條文框架中,尤其是在懲處力度上要給出更嚴厲的標準,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那些紅章真正兌現孩子們的生命之托。
上一篇
寓教于樂講解校車乘車安全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