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俞凌琳記者
“如同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成為上市公司一樣,校車也不應該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造的。”2月15日首屆北京校車展論壇上,洪山區政協委員、湖北靈均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鄭青松提出。
記者隨后從國內主流校車生產廠家上海汽車MAXUS大通、五菱集團、宇通汽車等企業內部人士處了解到,國家標準委員會(下稱“國標委”),已著手制訂《校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下稱《規則》),目前初稿已基本完成,并將進入企業內部征詢意見階段。
這是繼《校車管理條例》、《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國家標準草案之后,針對校車安全制訂的第三個配套法規。記者從上述主流校車生產企業處了解到,《規則》除了在生產條件上對校車企業提出相應要求外,還對生產校車企業的規模有所規定,初稿中的規定是企業前三年的總銷量未達到5000輛的客車企業,將無法進入校車的角逐。
這意味著,客車企業不僅要在產品上達到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國家標準,還要符合《規則》的規定。“建立校車準入制度,目的是在確保校車質量需要的同時,防止所有的客車企業盲目地、一窩蜂進入這個市場,造成資源浪費。”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三年銷售5000輛是準入門檻
記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份,以周洪宇和鄭青松為首的湖北專家組起草了《校車安全條例》,并在其中提出:校車生產實行準入制度,由國家指定有資質的汽車制造企業進行生產。
“能生產校車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實力,不僅為了保證產品的安全可靠,還能在運營中承擔相應的責任。”鄭青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不可能讓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來生產校車。
他們建議應該對企業的生產車間和流水線、研發能力、生產的一致性、資金實力、技術、品牌、專利、規模等進行認證,各項綜合考評合格后,才給予校車生產資質。
不過,由于湖北專家組并沒有一一了解目前國內客車企業的現狀,所以,并沒有對客車企業的具體準入條件提出具體內容。
“校車準入標準比乘用車的準入標準還高。” 一位客車廠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標委已制訂了初稿,并僅對廠家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征詢意見,對外還處于保密狀態。同時,該知情人士透露,“國標委還在初稿中提出前三年的銷售規模要達到5000輛。”
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國標委初稿中計劃今年就進行校車生產企業的第一次認證,如果達不到條件,近期將無法取得生產校車的資格。
“建立一條生產線,至少需要一年半時間試運轉,并需投資上億元。”MAXUS大通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一次通不過,再次認證至少需要一年半載。
僅有20家企業達標?
“生產準入認證是一件好事情。”上海汽車MAXUS大通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MAXUS大通引入流水線時就考慮了體系認證的要求,法規越嚴,越有優勢。
這個準入實際上也參照了發達國家的現狀。部分企業的相關人員向記者證實,從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生產校車都需要準入,并且從美國校車的發展歷史上看,每年行業協會都會組織校車生產企業、政府官員、教育部門的主管負責人一起開會溝通,對校車企業標準進行更新。
設置準入條件,對大多數正規的校車生產企業而言,都持贊成意見。不過,五菱汽車工業集團銷售總監歐培告訴記者,根據他們此前按照上牌數量作出的調查,如果以初稿中三年銷售5000輛的規模界定,符合的客車企業并不多。
“我們曾統計了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的上牌數據(不含出口),全國144家客車企業,一年半上牌數量能達到1000輛以上只有36家企業。”歐培告訴記者,如果這個數據再增加到一年半2500輛,也就是3年5000輛,全國客車企業中只有20家左右能達到。
“具體還要看怎么界定。”歐培告訴記者,如果從單個企業,不從集團層面統計,數量更少。
雖然五菱集團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已是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企業,但由于五菱集團起步晚,如果不以集團為單位統計,五菱校車都未能符合3年銷售5000輛的門檻;如果以集團母公司和合資子公司累計,就符合條件。此外還有很多新成立的企業,雖然集團實力強,但進入行業較晚,即便擁有最先進的生產線,也不能達到進入門檻。
規模優勢VS現實需求
從美國的經驗上看,擁有校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并不多。“原來美國還有六七家,現在只剩3家了。”周洪宇認為,由于校車市場本身容量有限,與其校車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不如提高設置進入門檻,從而形成規模優勢。
鄭青松也告訴記者他在與美國三大校車生產企業,藍鳥校車高層的談話中了解到,原產美國的藍鳥校車,40多座的,價格僅37萬元,而國內差不多尺寸的校車,一些主流的企業,成本都要超過40萬,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校車企業沒有形成規模優勢。而解決規模問題,不僅能有效降低校車采購成本,還能有效防止國外校車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競爭。
而《規則》雖然尚未確定,已有一些企業看到了商機。“MAXUS大通是合法校車目錄中唯一符合6米以下標準的校車,并獲得專用校車推介資格。” MAXUS大通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宇通客車副總經理王文兵也信心十足地表示,預計未來校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00萬,2012年整個市場的校車需求量約為4萬臺,而宇通則希望能夠實現5000臺的銷售目標。
而作為主流校車生產企業之一,五菱的歐培則認為,制訂校車企業準入原則的同時,要更多考慮中國國情。“現在大量幼兒園校車的運營,仍以金杯黑車為主,而國內規模較大的企業,生產的校車大都是大客車,如果直接從金杯校車過渡到大客車,無論從實際對運載量的需求,還是購買和運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實際困難。”
所以歐建議,校車企業準入也要分別對待,一個方式是可以對大、中小客車,進入校車領域,分別制定不同的要求,以符合我國發達的東部地區、經濟條件中等的中部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對校車不同層次的實際需求。
上一篇
為校車裝上“安芯”系統
1、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站"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校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rxwzzj.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校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master@xiaoche001.com